大运河申遗8年梦圆,欢呼过后,摆在人们特别是运河两岸百姓面前的一个疑问是,申遗成功到底能带来什么。杭州西湖提供了范本,西湖入遗后的第二个"十一"黄金周,旅游总收入87.65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欧美游客市场潜力。大运河申遗成功同样是沿河景区重量级营销筹码。
5月15日,申遗结果公布前,本报联合京杭大运河沿线4省2市发起了徒步京杭大运河考察活动,18天18城探访运河现状,目睹了申遗工作给京杭大运河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 乔显佳 马云云
整修治污焕新颜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包括元朝时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和隋朝时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两大体系。本报5月发起徒步大运河寻访考察活动,考察的是与山东等六省市关系密切的京杭大运河。考察时,尽管大运河申遗还没出结果,但已给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带来不小的变化。
位于聊城张秋镇的荆门上闸是大运河申遗的一处遗产点。由于申遗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出资整修了桥面,同时将桥闸附近的河道进行了整修,拆迁了桥闸两边的几处民宅,腾出空地恢复原貌。
同样的变化出现在聊城临清市。这个明清时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如今也因运河的衰落而光彩暗淡。但当地人依然对大运河抱有很深的感情。为申遗,临清对老城区内一段元代挖凿的古运河进行了拓展、绿化、治污,一度被垃圾环绕的运河河道,重新焕发生机。如今,临清运河已重现杨柳依依、结网捕鱼的旧景。
不仅是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等地的运河申遗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地人普遍反映,在政府投资保护修缮之后,申遗点附近道路通畅了,标识清晰了,河道也焕然一新。
山东西部五市迎机遇
在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小说《大运河》作者杨义堂看来,大运河成功申遗可带来多方面的利好。多年来,大运河沿线城乡因人口增加,出现向运河河道中倾倒垃圾甚至在古河道上建房等破坏遗产的现象。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有利于及时刹住这股歪风。
据济宁市一项报告透露,因大运河申遗,该市通过整治运河两岸环境、清理河中垃圾、整修道路,受益群众达40余万。初步统计,我省通过大运河保护申遗直接和间接受益的民众超过500万人。
在申遗带动下,全国上下对大运河的保护工作明显加强。2012年7月27日,文化部出台《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经省政府批准,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申遗的有关要求,我省济宁等市也转发或出台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杨义堂说,山东沿运城市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5市,有的市原来没有"世遗"项目,在社会发展中也不太受关注,现在有了"世遗",外界的关注度就来了,有利于山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
运河游有了营销王牌
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的,运河杭州段开通了以运河为中心的水上旅游线路。此前的一项数据显示,运河水上游线接待客人数从2003年的6819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59093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幅约162.06%。
在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前,我省泰山、曲阜两大景区已跻身"世遗"行列。
众所周知,泰山、曲阜近三十年来一直是山东首屈一指的文化旅游景区。近几年,随着山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代表中国景区最高标准的五A级景区,已由首批3家扩至10家。在这个背景下,老牌5A景区泰山、曲阜开始不约而同地强调其"世遗"身份。
一些文化旅游专家接受采访时说,凭借"世遗"这一王牌,景区可以很快引起入境游客的重视,起到旅游宣传营销所达不到的效果。但同时,入选"世遗"后的资源必须维持世界遗产组织的标准,后者将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质量下滑至不合格的,将予以亮红牌甚至摘牌。
在山东大学旅游系教授王晨光看来,不可否认,遗产保护与当下的旅游开发是有矛盾的。但同时,"世遗"的相关理念也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自然资源本身的单一视角向自然与文化的双视角转变。
相关链接
平遥古城 因申遗免于被拆
本报记者 乔显佳 马云云
"世遗"之所以在国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还在于它确实起到改变区域面貌的强大效应。
以国内着名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为例,在境内的武陵源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前,只是国内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武陵源申遗之后,不仅旅游业得到巨大的发展,而且知名度前所未有地提升,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各层面也有了较快发展。
国内景区中,因"世遗"发生命运改变的,首推山西平遥古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平遥古城因为老城区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一度面临被拆毁的命运。平遥古城周边的很多古城,已被历史尘埃湮没。
国内一些学者了解到平遥古城的情况后,展开紧急保护行动,并建议当地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随着申遗成功,平遥古城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而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一把钥匙,使其逐渐由晋中地区的一个落后县变成经济比较靠前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