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泗水一乡医35年坚持先看病后付费 攒下1880张欠条

A-A+2014年4月18日09:55大众网-齐鲁晚报评论

  在泗水县大山深处的隈泉庄村干了35年乡医,刘庆民也没赚到大钱。除了卫生室,一家五口还住在一个小院里。要说家里最值钱的物件,恐怕就是那一鞋盒子欠条了。从1979年起,村民欠费的单据记了1880张,约有9万元。2009年患上膀胱癌时,刘庆民也没让家人去要账。他说:“当医生治病救人是职责,乡亲们过得不容易,愿意给就给,不给我永远不要。”

35年间,刘庆民看病从不主动要账,积攒下1800多张欠条。35年间,刘庆民看病从不主动要账,积攒下1800多张欠条。

  干了35年乡医,攒下9万元账单

  “您老人家别动,我再给您打一个止疼针。”12日上午,在隈泉庄村村民龚春阳家里,53岁的刘庆民熟练地为他扎上针。一上午跑了两个村,刘庆民回到卫生室,累得气喘吁吁。来不及缓口气,他又找出一张纸条,记下龚春阳当日的花费,记好后码整齐,放进一个鞋盒里。

  “我这是名副其实的‘先看病、后付费’。谈及记账,刘庆民笑道。他给村民看病,基本上不当场收费,而是回到卫生室后记到账上。那个鞋盒里有各式各样的账单,有用小纸条记的,也有用旧报纸记的。

  “最早是1979年的,那年我刚开诊所。”刘庆民还依稀记得,那年村里有一名老人患上偏瘫,在他这儿花了370元钱。这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完全靠天吃饭的村里人积攒十年也付不起。后来老人过世,他也没去要过这笔账。

  鞋盒里到底有多少张欠条,刘庆民从来没细细数过。儿子刘壮壮告诉他,2000年前的有380张,之后是档案形式的记账单,有1500多张,总额大约9万元。刘庆民对此很是吃惊。从1979年开诊所以来,刘庆民已干了35年乡医。如今,他的卫生室是这片被大山环绕的村落中唯一的卫生室,要为附近8个村服务。

  妻子提要账被他一口回绝

  其实,刘庆民家并不富裕。“他给人看病,都是先垫付医药费。俺们最困难的时候,把家里老母猪、公鸡都卖了才能进药。”妻子包现云对丈夫的做法曾有过怨言,可这么多年过去,她也习惯了丈夫的为人,“这辈子也没指望跟他享多大福。”

  2009年,刘庆民突然感觉身体乏力,硬撑了俩月才去医院。“结果是膀胱癌。我和俺妈商量后,告诉俺爸是个良性瘤。”刘壮壮回忆说。“活检单一直不给我看,我慢慢就感觉到这回摊上大事了。”尽管有了思想准备,可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刘庆民还是有种天塌的感觉:“一方面孩子还在上学,另一方面,我的卫生室咋办?”

  到2010年动手术时,尽管已干了31年的乡医,可刘庆民的存款只有4000元。“那一鞋盒子欠条当时也得有七八万元了,我心想那会儿太困难了,该去要点账。”包现云曾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敢开口。“九几年的时候,我提过一回,被他一口回绝了。从那时我就记住了。”“手术前后花了一万块钱,亲戚朋友你一千我二百地到医院看望,倒也没借多少。”刘庆民说。

  看望好大夫,老人背来半袋子花生

  刘庆民住院那会儿,乡亲们只当他出差了,后来才知道他做了个“小手术”,轮番到家里看望。手头宽裕的就主动把欠账还了,没钱的就带五斤香蕉、十斤鸡蛋来家里坐坐。村民刘宪科一个人过,年龄大了也不能出门打工,自己在家种了两分地,当年收了60多斤花生。得知刘庆民动了手术后,也赶到刘家去看望。“俺欠了多少药费也记不清了,知道刘大夫爱吃花生豆,就背了半袋子,总共30斤。”

  12日,今年已经72岁的刘宪科谈起这事儿,还不停地念叨刘大夫是个大好人。原来,自刘庆民在村里开诊所,刘宪科就在这儿看病。年轻时,到了年底,他还能有点余钱去结账,后来年纪大了,看了病也没钱结账。

  “这几年都是邻里照顾着吃喝,确实拿不出钱来。”听说欠款已经有1000多元,刘宪科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走在村里,不时有村民跟刘庆民打招呼。“有一次看病人非常痛苦,说不想活了,我给他说,我得了癌症都没说要死。没想到那位邻居说,你就是得了癌症也不用怕,做这么多好事,肯定会有好报。”刘庆民说,刚做完手术那会儿,整夜睡不着觉,担心癌症复发,然而就是病人的这句话,让他突然想开了,活一天就看一天病,其他的不想了。

  孤寡老人看病,不收任何费用

  12日下午,上刘家庄村村民刘宪秋前来打针。他今年62岁,患有冠心病,和9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在隈泉庄村卫生室看病,刘庆民不收他们娘俩的钱。给刘宪秋打完针,刘庆民不放心他的老母亲,又背上药箱去了他家。老人患有皮肤癌,右半边脸被直径约10厘米的肿瘤覆盖,看着让人揪心。

  “如果没有刘大夫,俺们娘俩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刘宪秋说。“她这种病没法根治,只能打止痛针熬着。”去年以来,每次从老人家出来,刘庆民都忍不住唏嘘。回到卫生室,他也不为刘宪秋娘俩记账,“我也不收他们钱,记不记无所谓了。

  ”同样享受免费待遇的还有其他五位村民,他们都是附近几个村的孤寡老人。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故事。2010年刘庆民患癌住院时,有一位老人和他邻床。“他没有亲人,外甥把他送到医院后,就没人管了。”

  刘庆民说,有一天吃午饭时,他正吃着方便面,抬眼一看,邻床的老人正眼巴巴地盯着那碗面看呢。刘庆民顿时鼻子一酸,对老人说:“我给您泡碗面,还有什么需要的您就跟我说。”从医院回来后,刘庆民便有了照顾孤寡老人的想法。今年,他准备再纳入一位免费治疗的老人,让他们不再担心花钱,能安心地看病。如今,儿子、儿媳都在卫生室帮忙,这让刘庆民很高兴。“忙着点,我心情就好,什么烦恼都忘了。”他说,大山里不能没有医生,只要能干一天,他就会坚持一天。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