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麦芒一扎扎”,可现在已经农历三月十四了,仲宫镇北侯村60岁的林燕喜的麦子却只有20厘米高,还不及往年此时的一半高度。要是再不下雨,全村仅剩的几户种麦子的村民几乎要面临绝收。
本报见习记者 王皇
山区麦子缺水不长个儿
北侯村村民林燕喜的麦地在村子东边一处平整过的高地上,因为地势高、天旱,今年全村仅有约5户人家仍在种麦子,而从村口到村东头山上山下近百亩耕地上,除去约7小块,每块约七八分的麦地外,其余全是立着玉米秸秆的荒土。
冬小麦,头年中秋节后播种,今年阴历五月能收。现在正是麦子生长最快的拔节期,林燕喜的麦子已经有了4节,但每节都只有半指长,因为没有充足的水分。
看到已经长出的米粒大的幼穗,林燕喜不喜反忧,“今年的穗子抽不多了,再下雨也难高了,1亩地能收200斤就已经不错了。”而去年这时,麦子已经有40厘米高,1亩地收了七八百斤。南部山区因地势高,无灌溉水,种地都是“看天吃饭”,但今年天公特别不作美,“过冬几乎没下雪,春天一滴雨也没有,太旱了!”林燕喜说。
在村口极为金贵的平地上,仅有4小块麦地。虽然长势不好、幼穗被飞鸟吃得所剩无几,但在满是荒土的背景中,也显得格外青葱珍贵。南侯村的徐大姐用三轮车从家里拉了4罐水来。徐大姐说,这些水并不是浇地的,而只是为了稀释杀虫药,4罐水约有10升,但要浇这些渴了近半年的地远不够用。“本来天旱就结得少,虫害加上鸟害,这几块麦地几乎就要绝产了,连麦种也留不下。”
“我们这里多数人家都不种麦子了,多数只种棒子、棉花,现在已经是播种季节了,但没有雨也种不了,因天旱全年只能种一季东西。”村民虽然对天旱很无奈,但似乎早就接纳了靠天吃饭的日子,雨来了,村里人才敢忙活,雨不来,他们都怕白忙活。
而遭遇干旱的并不只是南侯村、北侯村,据农业部门9日统计,今年全市318 .1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中,有31 .2万亩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干旱主要分布在章丘、平阴、历城及市中区灌溉条件较差的南部山区。
浇水成本高,不如买面吃
南侯村和北侯村被南部山区的小丘陵包围,东边就是锦绣川水库。现在两个村都有机井,家家已经通上了自来水。但种地却还是要看天吃饭。村民说七八年前家家都能种上麦子,那时能从锦绣川水库引水灌溉,“1亩地灌满1天也就七八块钱,有时候还免费。水渠都能通到山坡上的地里。”林燕喜说。但为了保障城区用水,锦绣川水库的水已经不能再供村里灌溉。
现在天旱得不行,不久前林燕喜咬牙从麦地旁的邻居家接水管浇了一次水,但也只是解了点急渴。但林燕喜不敢再浇水,因为要让麦地喝饱成本就高了,“浇透了至少要五六十方,浇一次就要100多元,浇不起,也不让浇,村里的机井还要供大家生活用水,人人都浇哪里能够。”种麦子浇水成本太高,还不如买面吃,村里人家家都要到集上买面粉。
林燕喜旁边的麦地去年春天就开始种树,核桃树、樱桃树都已经发芽,徐女士也在自己的麦地里种上了70棵桃树, “树不怕旱,种的时候浇点水就行。”但看着祖辈辛苦开垦平坦的土地,徐女士觉得种树太可惜。
据气象预测,今年4~5月全市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济南市农业局技术人员说,今年土壤失墒较快,病虫越冬基数高,预计病虫害中等发生,需及时做好浇水、追肥以及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