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济南:政府回购老舍故居 保护步入正轨

A-A+2014年4月4日07:25中国文化网评论

  原标题:济南名人故居保护现状调查:遭遇“冷尴尬”

曲水亭街8号的路大荒故居外景图。古式建筑的外表下,里面是一家杂货铺曲水亭街8号的路大荒故居外景图。古式建筑的外表下,里面是一家杂货铺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了解济南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句诗。

  作为一座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名城,济南有着自己的骄傲。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众多古建筑、名人故居因自然侵蚀与人为毁坏而日渐破败,甚至彻底“隐去”了踪迹。

  近年来,为保护名人故居,济南市启动文物保护工程。目前,题壁堂大堂正在修缮,老舍旧居维修保护工程也正在进行,引发了泉城市民的关注与期待。

  政府回购老舍故居保护步入正轨

  “他头上缠着湿毛巾,肘腕子下面垫着吸墨纸,每天至少赶出2000字来,一个夏天拼出了一部1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老舍夫人胡絜青在重游济南市南新街58号时,这样回忆1932年的老舍。

  南新街58号是老舍的故居,这很多“老济南”都知道。20世纪30年代,老舍曾两次应齐鲁大学之邀到济南执教。为方便教学和生活,他们在齐鲁大学附近的南新街租了一所小房子,当时门牌号是54号。

  就在两年前,它还是济南市民徐勇刚的私人住宅。“自从父辈将南新街58号买下之后,我们一家就与老舍故居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以前的屋子都是茅草屋。老舍先生在这儿的时候,还有个二道门,现在拆掉了。”徐勇刚告诉记者:“要说一点都没变的,就是北屋里那副白色的大隔扇,以及院内那口泉井了。”

  1999年,济南市政府将该院列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山东省政府又将其列入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徐勇刚告诉记者,从老舍故居被列入文物开始,他就陷入了维持旧居的原貌与住房环境恶劣的矛盾之中。而在济南市文物局局长于茸看来,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故居归私人所有上,产权问题给故居的维修经费保障、故居资源整合利用带来不少新的难题。“维修经费如果让使用者出,根本不可能。”

  2012年年底,济南市文物部门收购了老舍故居,产权问题得以解决,并对其进行整理、修缮,同时展开与老舍有关的文物、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以备将来纪念馆使用。

  投入不够故居维修遭遇“冷尴尬”

  由于1999年就被政府贴上“故居”标签,相对来说,老舍故居是目前济南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处名人故居。其他没“名分”的名人故居现状则更是令人担忧。

  据《济南名胜古迹集略》不完全统计,从战国到民国初济南共有名人故居46处,而如今,济南留存下来的名人故居也就陈冕故居、鞠思敏故居、老舍故居、路大荒故居、黑伯龙故居等屈指可数的几处。

  近代爱国教育家鞠思敏被誉为“山东的蔡元培”,其位于县东巷105号的故居,保存现状堪忧。院内乱搭乱建,破坏了院落的原始布局。建筑长年失修,细部构件也有损坏。

  在鞠思敏故居住了近30年的陈女士说,由于年久失修未能有效保护,一到雨季,北屋漏水严重。记者看到,北屋西侧一间已经“开了天窗”,房顶坍塌的瓦片等散落一地。“这些地板原来也挺好,被雨水一泡,真是可惜了。”陈女士表示,看到房子破成这样,鞠思敏的后人也有意整修。

  “我买不到原来用的这种瓦片,一动就可能改变了故居的原貌,资金也是一部分问题。有关部门到底是想原样保留它,还是让我们自己处理?”鞠思敏的后人张女士有些疑惑。

  记者发现,济南其他名人故居因为无人居住,保护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在曲水亭街众多的店铺之间,一位游客看到“路大荒故居”的牌匾,发出“路大荒是谁”的疑问;在秋柳园王士祯故居附近,许多王姓人家(可能还是王士祯的后代)竟不知王士祯是男是女;在鞭指巷,附近居民多数不知或不大确定陈冕故居就在此处。

  互动发展让故居所在地百姓受益

  “一个老舍故居就要花费400万元,如果和老舍故居类似的名人故居有十几个或者几十个,政府还能负担得起吗?”对于政府回购,老舍研究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桂兴有自己的看法:“老舍故居的历史价值非常大,因此,济南市对于老舍故居的保护才非常重视。但这种完全由政府回购的模式并不适合全面推开。”

  在于茸看来,在政府能承担的情况下,运用政府回购保护历史建筑的方式甚至可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多种渠道的资金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适合政府回购的方式,必须因地制宜,利用社会资金、政府收购、居民占用等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她说。

  “目前,名人故居产权有的归个人,有的归房管部门或企业,这对故居的保护、利用带来了难题。”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

  不少学者表示,产权归属不能成为故居保护障碍。“在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应该提高优质公共设施服务的价值,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住在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居民生活受打扰,是肯定的。”张桂兴认为,包括文物建筑在内的文物遗产保护,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特别是使用者、所有者的保护。“为什么保护遗产?遗产保护为了什么?为谁保护遗产?要做好故居保护,一定要让故居所在地的老百姓受益,包括它的占有者、管理者、使用者,使其觉得遗产保护对他们也是有意义的。”

  张桂兴还表示,现代的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引入行业机构、社会团体等民间资本,采取社区居民、参观者、政府、地产商,利用经营方等共创多赢、互动发展的模式。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