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莱芜多部门疑刁难农民工讨薪 警方称寻衅滋事

A-A+2013年12月14日09:23央视网评论

  《焦点访谈》 20131213 讨薪的遭遇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年底要到了,往年这个时候农民工能不能顺利拿到工资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这几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可有些地方还有死角,还会传来大家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张正友的老家是在陕西安康的农村,2011年,张正友带着村里的70多人,在山东莱芜为一家私人铁矿耿公清矿干挖矿石的工作。本来与矿上签订的合同是按照矿石的产量定时结算工钱,一开始合同执行的还算顺利。可是不知怎么回事,离2012年春节还有四、五个月的时候,矿上停止给他们发工钱了,欠薪的总额将近200万元。

  煤矿工人在井下挖一年矿石,工资也就四、五万元,每人欠薪一、两万元对农民出身的矿工们不是个小数目。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这欠的200万元左右薪水钱就是要不回来。对拖欠的工钱,老板推三阻四一直不给,直到过了老板许诺的期限,不仅钱没拿到,人也找不到了。张正友和工友们听说莱芜市劳动监察大队可以解决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就找到莱芜市劳动监察部门。可工作人员说,劳动部门不管工程,老板不给清算,得找建委。

  张正友按照劳动部门要求找到莱芜市建委,而建委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建设部门是盖楼的,铁矿属于劳动部门,他们应该去找劳动部门。

  张正友无奈之下找到莱芜市信访部门。信访部门把镇书记电话号码给了他们。镇里书记的电话还的确打通了,但对方却说他们打错电话了。

  找政府主管部门投诉钱还是没要回来。今年春节过后,矿上找了另外一批矿工来接替他们。工钱没有结算清楚,张正友和工友们拒绝离开矿山。没想到他们的被褥从房间里扔了出去。就这样,双方发生了冲突,于是,张正友和几个工友因为打架斗殴,被镇里的派出所拘留了。

  虽然被拘留,张正友还是惦记着70多名工人的200多万元薪水。在拘留所,他给煤矿老板齐二丑打通了电话,老板齐二丑告诉他,这样闹一分钱都拿不到,也别想(从拘留所)顺利出来。

  张正友在拘留所住了12天,被直接送了看守所,在38天的时候被保释。

  张正友出来后还是首先想着讨回矿上拖欠工友们的薪水。没想到矿上开始抵赖了,声称根本不欠他们钱,并口口声声让张正友去死。

  今年8月,事情又发生了让张正友意想不到的变化,莱芜市公安局再次找到张正友,出示了4张有他签字的收条的复印件,这4张收条显示张正友已经从矿上领取了那200万元的欠薪。

  张正友以前领取工资都是从矿上一个姓吴的会计手里领取的,因为不会打字,收条都是手写条子,而公安局提供的这4张收条复印件看上去都是机打的。张正友于是拨通过矿上吴会计的电话,讯问那4张机打收条是怎么回事。

  电话里吴会计证实了以前的收条都是手写,对这几张机打收条矿上的会计不置可否。因为警方表示过收条的真伪可以通过司法鉴定辨真伪,张正友之后一直等待警方的鉴定结果。没想到事情又发生新变化。

  张正友得知,那4张他已经当面否认的收条不仅没有做任何司法鉴定,就被警方塞进送给检察院的卷宗,这个卷宗是莱芜市公安局再次要求莱芜市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批捕张正友。而这4张收条就是为了证明张正友早就收到了矿上支付的工资,却故意赖在矿上不走,故意与新来的矿工发生摩擦,警方由此认定这些行为是无理取闹,应该以寻衅滋事罪批捕起诉入刑。

  虽然这一次莱芜市检察院再次退回了莱芜市的公安局的卷宗,没有批捕张正友,但是,在没有做司法鉴定的情况下,办案单位为什么把收条塞进卷宗,并且作为主要法律依据要求检察院批捕张正友呢?记者随着张正友来到办案单位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派出所,办理这个案子的沈警官却称具体细节记不清了,要再回忆回忆。直到我们播出这个节目的时候,办案的沈警官什么也没有回忆起来。张正友多次找到矿上要求拿到收条原件自己鉴定真伪,但是也遭到拒绝。

  矿上出示的4张收条是真是假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收条的原件到现在也没有提供出来。其实这起事件中到底谁在说谎应该不难查清,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农民工讨薪难,到底难在哪里?他们在劳动争议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本该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保护的职能部门如果相互推诿、不履行职责,无疑就会增加他们的维权难度。此外是不是还有个别部门包庇企业、刁难农民工也应该调查清楚,一起讨薪事件的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不止是劳资纠纷那么简单。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