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1月24日消息 他们是事故亲历者,负伤却坚持参与救援工作;他们是救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不眠不休在生死线上与死神争夺生命;他们是伤员家属,但为了救助其他伤员,坚守岗位。无数的“他们”,在残酷的灾难面前坚守希望,在严寒的冬日里传递温暖。在 “11•22”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第三天,半岛网记者深入开展医疗救治的3家定点医院,向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他是伤员:负伤坚持救下4名伤员
他叫江志展,即墨人,44岁,在黄岛为个体送货的微面司机。22日,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时,他正开着车经过刘公岛路附近的北海花园。江志展回忆道,当时一声巨响,他所驾驶的微面车瞬时飞了出去,翻在了路边,幸运的是他从面包车中逃了出来,不过左肩和胸部被擦伤了。

在采访中,江展志的妻子单娟介绍,自己的丈夫平时就很乐于助人,这次能帮助别人,作为妻子,尽管心疼丈夫,但更支持丈夫的行为。
她是伤员家属:家人受伤 她请缨 “加班”
孙亚男是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父母家距离事故发生地仅有千米远,而96岁的姥爷更因此次事故在家中跌倒受伤,髋骨疼痛难忍住进了医院。而她还是1岁孩子的妈妈。
“当天,我们神经外科收治了6名患者,医疗任务紧急,要给患者打针、换药,安抚患者家属,录入医嘱。”孙亚男说,期间护士长也多次劝她回家,但想想那么多患者,自己实在走不开。“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护士长再次劝她回家休息一下,看看孩子,安慰一下老人,毕竟爆炸地点离家那么近,老人也肯定吓坏了……”想想明天可以替换一下同事,她这才决定回家一趟。 不过,在回家的路上,孙亚男又给护士长打电话,嘱咐要是忙不过来,就给她打电话,她立刻赶回来。”

10月22日10点27分,开发区急救中心指挥部接市民报警电话,6部受理电话同时开启,之后2个半小时内电话不停响起。医护人员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危险,就想着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回忆起事发后的情形,开发区急救中心负责人陆蕾不禁流露出了紧张的神情。爆燃事故发生后30多个小时,陆蕾和她的同事们便一直待命,由于负责调度,她的嗓子已经嘶哑,“不仅是我,整个120急救中心很多人都没回家,除了司机轮休之外,负责调度的工作人员已经熬了三天两夜了,累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眯一小会。”
“现在,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负责伤员的转送。”陆蕾表示,截至目前,120共出动了44部车辆,出车104次救治185名病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爆炸造成路面损毁,普通救援车难以接近。“我们新上的越野车帮了大忙,由于它的轮子很大,可以涉水1.2米,能够深入路况很差的路面救援,这次参与救治了30个左右的病患。”
他是骨科医生:生死线上抢救病人
11月22日,第一批重伤员由120急救车送至黄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薛杰介绍,被送来的病人是位近40岁的男性,全身满是血和沙子。此时,病人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双下肢离断伤,初步判断还可能存在多发肋骨骨折及颅脑损伤,必须马上抢救。
“根据多年经验,进行CT检查的同时,我立即请示院领导开放绿色通道,决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进行截肢手术。”薛杰说,与此同时,病人的家属也赶到了医院,但由于情绪激动无法做出任何决定,他们很难接受患者的病情,尽管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案和抢救措施,依然不知所措,抢救陷入困境。
“但是耽误一秒失去的可能是一条人命,我只得反复劝说,推心置腹的说理,最终家属签了字。”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目前已经有了意识,生命体征也基本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