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街头小餐馆中悬挂的公示牌 滕州街头小餐馆中悬挂的公示牌](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1104/U9595P1333DT20131104181235.jpg)
![交钱后店家收到的收据 交钱后店家收到的收据](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1104/U9595P1333DT20131104181249.jpg)
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枣庄滕州市区大街小巷之前游走在管理边缘的小餐饮店,迎来一股“挂牌风”,其经营者均被要求在店内悬挂“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目前已挂1400余个。
有当地餐饮商家向记者反映,是食药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带着负责挂牌的人一起到店,每副牌子价格(含四本记录账本和一个档案盒)均“统一”为100元钱。日前,滕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称,店家可以有自行选择制作公示牌的权利。但多位餐饮店经营者对此却表示不满,“有关部门并未告知过可以自行制作。”从记者调查和挂牌者开出的收据来看,目前滕州有两家广告公司涉足此业务。
文/图记者 于腾腾
小餐饮店 迎来“挂牌风”
枣庄滕州,在当地的官方媒体宣传中,是一个自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的县级市,《滕州日报》 上当地有关部门撰文称:“环境卫生决定着城市的形象”。
如今在滕州大街小巷当中的小餐饮店内,基本都能看到悬挂有“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记者采访得知,此项公示方式在2013年上半年即由滕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着手实施。
滕州饭店后面小巷内一家小餐饮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小店大都只有几平米,不符合办理卫生许可证的要求,干了好多年生意都没人来要求我们办证以及挂牌。”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里鳞次栉比的小餐饮店开始迎来有关部门的检查,一位店老板说,食药监、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来了,说要求每家店都要挂牌,办理备案证明。“他们先给我们挂的公示牌,然后收费,给了我们一个收据。”
记者走访发现,巷子里多家店主的描述与该店主相似,均称在今年9月初被要求悬挂“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
滕州市食药监局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称,今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整治小餐饮行业的有关文件,“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路边小餐饮是此前监管的薄弱环节,我们希望能够将他们进行登记、备案,纳入监管范围。”
对统一上门挂牌的事,滕州市食药监局称只是执法过程中和广告商挂牌者偶遇。不过,记者在龙泉街道办采访时,有宣传科工作人员在与街道办食安办人员电话沟通后称,他们确实上门挂过公示牌。
据《滕州日报》的数字显示,近期滕州市食药监已经发放《小餐饮备案登记证明》1428个。
多店主称挂牌前没得到通知
滕州市食药监局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和省市有关文件,从事餐饮行业的必须公示、悬挂,这叫做“亮证经营、制度上墙”,证明其从事餐饮服务的资格,并且能够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记者看到,在这个大概一平方米大小的公示牌上,载有小餐饮登记备案证明、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承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举报电话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等信息。“没有提前通知我们,直接就拿着牌子来了。”一位店家在讲述有关部门挂牌时,称这条巷子里边是卫生部门和食药监部门挨家挨户上门挂的牌,“人家都挂了,执法人员说这是规定,我们不挂不行啊。”“我们在这里做餐饮,这都是我们的主管部门,他们让挂就挂吧。”一位店主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态,“不挂可能要罚钱的!”
对店家的说法,滕州市食药监局并不认同,一位工作人员说,早在上半年他们就开始研究政策,开动员会。“有一次召集小餐饮店经营者开会,几十人的会场上就来了一个人。”
记者走访时,多家店主提供的收据显示,这副一平方米左右大的牌子被收取了100元,此外在挂牌过程中,卫生防疫部门收取了100元的健康证查体费。“一个牌子这么贵,而且连个发票都没有,开的还是收据,但挂牌的人都是跟着那些执法人员来的,我们没办法只能接受。”一位店家说道,对此多位店家向记者证实类似的过程。
对牌子的价格,滕州市食药监局表示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规定一个牌卖多少钱,这是牌子制作商和顾客之间的交易。”办公室工作人员还解释说,100元不只是一个公示牌,还有两套四本食品查验记录本和一个档案盒。
在当地的一家文具超市中,记者发现与之类似的记录本为8元每本,在某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类似的记录本大量购买一本为4.2元。
公示牌制作非指定?
记者在食药监部门以办牌为名在窗口咨询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你得去云峰广告制作。”而在之前多位店家提供的收据上看,滕州山水广告也涉足此业务。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山水广告是一个体工商户。
在滕州云峰广告公司办公室内,记者注意到立有大概四五副公示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家就可以制作公示牌。而山水广告工作人员则表示,“前一段时间有关部门找他们统一做了一批,现在已经全部挂完。”
记者调查得知,除了云峰和山水两家,当地其他多家广告制作商家并不了解制作公示牌的有关事情。“不知道,从来没做过。”其中几家表示,只要顾客提供模板,他们也可以制作公示牌。这些广告商家的要价要便宜很多,有一家甚至只有四五十元。
采访中,有多个广告商家认为这个公示牌要找政府相关部门去制作,“要是做了之后有关部门不认,岂不是给我们自己找麻烦了?”其中一家明确告知没法制作这个牌子,“这应该是政府指定的广告商才能做吧?”
在滕州市食药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否定了存在指定广告商的行为,并且声称店家在制作公示牌上有选择权。“他们完全可以自行选择广告商家制作这样的公示牌,而且牌子的模板我们已经发到网上,大家可以从网上下载。”
该工作人员表示,牌子在哪制作的、怎么挂上去的,他们并不具体管理,只要在店内显著的位置悬挂有公示牌就行。对于牌子的模板,食药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声称,这是他们借鉴各地样本自行设计的一个“最佳版本”,店家可以自行设计,只要包含所需的内容即可。
但在采访当中,多个店家经营者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是带着牌子来到店内,也没告知过他们有市场选择权,“收钱时,我们还以为钱直接被相关部门收走了呢。”
对此,有不少被收钱的店家质疑,这是有关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借壳强卖。“虽然食药监局声称店家有自主选择公示牌制作商的权利,但是他们没有提前告知店家,而且采取了上门挂牌的方式,让大家伙怎么选择?”
编后
多些沟通少些隔阂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有关部门按规定规范管理,对大家都是好事。
但一件好事,为何却让众多店主产生了很深的“误会”?问题的根缘在于,双方缺少一种有效沟通。一方面,有关部门认为自己做的前期工作没得到理解和配合:“有次召集大家开会,几十人的会场只来了一个人。”另一方面,众多店主虽心存疑惑,对握有“生杀大权”的执法部门却心存敬畏,深怕当面问一句,显得自己太“过火”,会招致对方不满,此后生意难做。
几十人的会场,为什么只来了一个人?有关部门有没有考虑过其中的原因呢?市民有不明白的地方,有关部门却不及时答疑解惑,时间一长,双方隔阂必然越来越深。
其实,在事前是有更好的选择的。如果相关部门提前给众多店主下一个书面通知,明确写出店主都有哪些选择;或者给大家一个挂牌的时间表,让店主有自己制作公示牌的时间,相信结果会大不一样。 于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