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10月29日讯(记者 满倩 实习记者 张理)今天上午,济南市综合交通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据了解,从2004年至2013年间济南居民机动化出行比例由30%上升至43%,其中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幅度最大,翻了两番。
小汽车出行率已饱和
在调查报告中所提供的“市民出行方式结构图”中,记者注意到,正常工作日内,济南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以及其他。
其中,自行车(含电动车)占到了30%,步行出行占27%,公交出行仅占到18%,小汽车出行占15%,其他占到10%。“其他”出行方式主要是指出租车或班车等出行方式。
根据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周末与周一的出现方式结构形态基本相同,依次为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和其他。其中,周末的公交车、小汽车的出行比例比工作日较高。
济南市规划局局长贾玉良分析说,“这两张出行方式结构图是极其重要的数据图,用真实的调查数据比例呈现出来,对了解居民出行环境和出行理念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两张出行方式结构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工作日和周末居民出行的目的差异化很大,周末公交车出行占到了30%,小汽车要比平时多出8个百分点,大多以度假休闲的目的为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院土地公交所所长盛志前表示,“就目前而言,济南公交出行上升一个百分点很困难,而小汽车出行上升一个百分点又很危险的境况。我们不能单纯地看某个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图上的比值数据,合理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比例最核心的问题是城市交通出行与城市土地运用的关系,土地运用率比较均衡、利用率比较高的话,这个城市的承载能力也相应较大。”
记者了解到,一座城市相对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比例应确保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的目标值在65%以上,而济南目前相差甚远。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要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专家“把脉”: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
如何对济南城市交通问题“把脉”开药方?
盛志前通过“菜品搭配”的比喻方式来解释,“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城市综合交通的影响,这就好比荤素搭配,要先根据出行目的的调查,来引导均衡性的功能混合的空间布局模式。除回家外,居前三位的是上班、购物、接送小孩,三者是居民出行的主要动因。”
与2004年调查相比,居民出行目的比例变化最大的也是上班、购物和接送小孩,十年间,上班出行、购物出行分别增加了2两个百分点,而接送小孩的出行增加近4个百分点。盛志前认为,随着居民出行目的多样化,居住、就业、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功能的不均衡分布,将造成不均衡的潮汐交通流,带来局部路段和节点的严重交通拥堵问题。
“以前有人说,北京的今天就是济南的明天,但是相关资料表明,济南的明天要比北京的今天还要糟糕。”盛志前表示,“济南小汽车的出行比例不能再增长!在规划期末,济南将发展成为千万级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面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增加与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上升的双重压力,必须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新增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交通出行需求。”
面临济南将来需要应对的严重交通拥堵问题,盛志前建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该通过交通引导相对均衡、功能混合的空间布局模式,以打造7天24小时不离开的社区及15分钟步行生活圈为目标,力求社区职住平衡,从源头上减少交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