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0月6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 很多人买东西经常碰到这样的场景。同样是蔬菜市场里卖黄瓜,有的人敢卖三块钱一斤,有的人卖五块钱,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呢?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价格忽高忽低的背后肯定有猫腻。
济南的南部山区号称是济南市区的后花园,十一小长假,为这里聚敛了不少人气。趁着人多,有人摆出了山区的核桃、地瓜、柿子、石榴等山货,成了这里的又一道风景。
说起前两天买的核桃,济南的王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不光核桃短斤少两,更可气的是,这些山货根本没法吃,打开一多半都是坏的。
按照王先生所说的地址,记者来到他所说的景区周围。在现场记者看到,核桃成了这里的主打产品。凡是有游客从这里经过,商贩会主动招揽生意。
摊主:“一分钱一分货。你买核桃掂一掂,如果挺空的话,准是空的,你回去就是核桃皮了。”
看来,王先生所说的坏核桃还确有其事。按照商贩的这个说法,记者随手拿起几个核桃并试着打开,果然几个核桃仁都已经发黑、变质。
摊主:“我给你挑挑,回去砸核桃仁了,核桃仁都是18到30块钱了。我给你挑挑,买买就算了。”
一番挑拣之后,记者以十块钱一斤的价格购买了三斤半核桃。当然,记者也没有忘记提醒摊主药给足了称。
提着买来的核桃还没有走出几步,前面就有人招呼上了。记者购买了这种六块钱一斤的核桃八斤。
随后,记者还在旁边的摊位上购买了一块五一斤的山楂,共七斤。二块钱一斤的本地梨,共是十斤。
有句话说得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东西怎么样全凭一张嘴。不过,在我们帮办的调查中,人家都挺实在,并且给了优惠,看着不错,那么实际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为了验证济南王先生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记者自备了电子称。接下来,记者把买来的这四份山货进行了称量。称量之前,记者首先对电子称进行了校准。
按照购买的顺序,第一份进行称量的是核桃,当时说的是三斤半。记者称量之后,结果显示为1.455千克,相当于两斤九两,比三斤半足足少了六两,记者多支付了6块钱。
第二份核桃记者购买了8斤,称量结果让记者更为吃惊,显示仅为2.085千克,相当于四斤一两七,足足少了四斤沉,按照六块钱一斤的价格,记者多花了24块钱。
同样,记者购买的山楂、梨也都存在斤数不够的现象,7斤山楂少了三斤一两,10斤梨少了三斤四两。
更为可气的是,记者现场随机拿出几个核桃扒开,第一家的核桃也有坏核桃仁,第二家的核桃最差,20几个核桃扒开之后只挑出四个好的核桃仁。
好家伙,虽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短斤少两的情况还是人吃惊不小。虽然在购买时候就多次提醒摊主,人家愣是装傻,根本不理你这一茬。既然你装傻,那么记者就挑明了找找你,他们又是什么反应呢?
带着刚刚买来的核桃,记者来到了第一家摊位前。根据之前的称量,这三斤半的核桃卖家少给了记者六两。
不用多说,这名女子直接把核桃倒了回来,并且给记者换上了十五块钱一斤的好核桃,只不过四斤重的核桃她再次收了记者二十五块钱,合计总价60块钱。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处理结果还算说得过去。不过,接下来,记者提着核桃来到第二家摊位前时,这家少称四斤核桃给记者的摊主首先不干了。
这名女子告诉记者,好核桃她家没有,如果不乐意,那只有用核桃仁来顶。随后,她给记者称了一斤二两核桃仁,按照40块钱一斤的价格强行给了记者。和核桃一样,这些核桃仁很多都变质发霉。说起短斤少两的事,卖山楂的摊主拿过袋子之后再次进行了称量。
当记者提出梨的斤数也差了三斤四两,这名摊主直呼不可能。
斤数不够价格来凑,即使这样斤数仍然不够,摊主只好又放上了几个梨。转眼间的功夫,摊主就涨了五毛钱。
见到记者拿着山货找了回来,这几家摊主都表示,自己很意外,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记者弥补,或者换货或者涨钱补称。
这一次,记者还真就较了真,找了回来。不过,再次称量用的还是同样的称量工具,这次会足斤足两吗?
随后,记者逐个给予了称量,第一个摊位的核桃给足了称,四斤还要多一点。核桃仁也给够了,按照两块五的价格,梨也算是够称。但是,山楂给出的是3.34千克,相当于六斤七两,还是少了三两称。
就在记者称量的过程中,有当地人过来劝说记者,千万不要较真了。
附近的村民表示,短斤少两的事天天都在上演。他透露给记者,这种核桃根本就不是今年的,而是去年剩下的。
因为有些不甘心,记者再次找到给记者调货的女子。女子躲到了一边,这时,摊位前的几个中老年女子不干了。
买山货缺斤短两,质量差的没法说,反过来倒成了记者的不是了。这不跟明抢吗?四十块钱一斤的核桃仁,你真敢卖。当地人也都知道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了,在这些商贩的眼里,不这么赚钱就不正常了。其实,不光是在这边,南部山区的马路上这种事还真的就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