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烟台莱州柞村镇石材过度开发 废料随处丢弃污染环境

A-A+2013年9月25日09:57大众网-大众日报评论

  山体满目疮痍

  孙家黄花村,因村内有几处大型采石场,成为柞村镇重要的石材供给地。记者刚进入孙家黄花村,就听到了大型机械“轰隆轰隆”作响的声音。寻着声音,记者找到了一处露天采石场。从周边地貌可以看出,该采石场原是一处山丘,现在却已被挖成一个巨大的石坑。现场,数台凿岩机、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几辆货运重卡不断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声势浩大”的开采,几块巨石应声掉落。这时,停在一边的叉车和吊车便开始忙碌起来,合力将凿下的巨石运到卡车上。待车斗装满后,司机发动引擎,缓缓驶出采石场。

  一位刚从农田里劳作归来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几年前还是植被茂密的丘陵,现在却变成了峭壁森然的石坑,深度已达几十米。“山已经被挖没了,再挖下去,就是要挖坑了。”

  据当地村民反映,在柞村、夏邱等石材重镇,已有许多山丘被夷为平地,甚至挖成大坑。在炸药和机械的合力作用下,一座座山丘被无情“解剖”,变成了断壁残垣。

  经过连续多年的滥采滥挖,当地山体和地表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其后果已经初步显现。当地村民表示,莱州作为“长寿之乡”,原本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算得上是“宜居好地方”。但现在环境却“完全变了样”——“河流不下雨就断流,一下雨就泛滥,下大雨还能把桥冲垮。”

  今年7月9日至14日,莱州市连续5天强降雨,号称63年来最大暴雨。在这场暴雨中,石材重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尤显脆弱。柞村镇水库、河流等水量剧增,临河而居的火神庙村出现险情,不少桥梁、河堤被冲垮,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直到7月31日记者到访,柞村大桥仍在维修过程中,通往镇里的主干道被迫封闭,过往车辆和行人不得不绕道而行。

  废料随处丢弃

  放眼柞村镇的各个采石村,村庄的角角落落都是白花花的废弃石料。与其说废料扔到了村庄里,不如说村庄建在了废料堆里。

  在石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碎石,在板材、工艺品加工过程中,则又会产生大量边角废料。这些碎石、边角废料,成为各矿石开采点和各板材加工厂难以处理的“白色污染物”。

  在柞村镇,这种“白色污染物”随处可见。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河流沟渠、房前屋后……从卫星航拍图上可以看到,柞村、夏邱等石材重镇范围内,呈现出大片的乳白色,和周边的绿色、土黄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乳白色,多数就是石材废料的显影。

  为用水方便,石材厂多就地建在毗邻采石场的河边。这样一来,数量众多的石材废料,被直接丢弃在河里。在缺乏废料处理技术的情况下,这被认为是最廉价的处理选择。

  东西横穿柞村镇的一条无名河流,成为天然的废料垃圾场。堆积如山的废料,侵占了大片河床,河流在石料的两面夹击之下“苟延残喘”,变成涓涓细流。河水的颜色,平时是乳白色,大雨过后就变成土黄色。附近村民反映,曾经哺育沿线十几个村庄的这条“母亲河”,已经变成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庄稼,村民只得抽取地下水浇地、饮用。但是,没有村民可以确信,地下水一定是安全的。

  记者在柞村镇邢家黄花村看到,马路两边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材废料,路边灌溉沟渠、坡地上也躺着不少废料。路旁的电线杆已经被石料压至倾斜,杆顶电线紧紧绷着,仿佛随时都会断裂,让人触目惊心。有些石块,滚进道边田地里,砸倒了大片庄稼。

  即便如此,记者还是看到,仍不断有车辆将废石料随处倾倒。短短10分钟内,就有两辆叉装车在路旁停下,司机旁若无人地熟练操作机器,将车上的废料倾倒在路边。

  记者疑问,光天化日之下,如此乱扔废料,难道无人监管吗?一位石材厂工人回答说,当地群众对这种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么多年了,一直就是这样随便乱扔的,也没见有人管。”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