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7月24日电 (记者陈尚营、高洁)“均价8000多元的海景房!很便宜啊!”这并非房地产商的宣传广告,而是济南网友对日前济南暴雨的无奈吐槽。
自去年北京“7·21”暴雨后,今年进入7月份以后,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相继遭遇暴雨侵袭。井盖被冲开、马路变河道、立交桥下成水塘、汽车水中熄火……一到雨季,困扰中国很多城市的“涝病”总是挥之不去。
面对网友“欢迎到内陆城市来看海”的纷纷吐槽,各地也努力寻找“治病良方”。但有专家指出,城市地下框架已经形成,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往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内涝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建设时‘重地上,轻地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前设计的下水道、排水设施等建设标准普遍滞后。”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副院长贾超认为,城市排水管网的欠账是中国很多城市屡犯“涝病”的主要原因。
曾经在武汉求学时看过“海”的张紫薇,最近又经历了在济南“看海”的过程。不得不挽起裤腿淌过污水时,她不禁抱怨,“怎么中国的下水道这么不给力?”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告诉记者,“给力”的下水道需要较高设计标准。内涝这个“城市病”,根子在过去,近些年经过逐步治理,一些城市已有好转,但仍然无法根治。
张克峰说,一些城市的管网工程承受能力设计规划,仅局限于一年乃至几年不见的暴雨,一旦碰上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遇的大暴雨就束手无策。
既然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专家建议,现阶段要着重在利用现有设施上下工夫。
“蓄水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好办法之一,可以在居民小区里面或周边建蓄水池,将路面做成下渗路面,建造下凹绿地等,把雨水留住,既可以使雨水下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源,又可以缓解雨水大量涌入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张克峰说。
贾超也为治疗中国城市“涝病”开出药方:使用透水混凝土,让雨水迅速流入地下,解决现在的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太封闭的问题,防止城市内涝的同时,能有效补充地下水。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已发出通知,“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原标题:城市“涝病”难根治 网友吐槽“来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