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第二污水处理厂
- 污水处理厂的质检主任王丽霞向记者展示处理后的污水
- 处理后的出水变得清澈可见,缓缓流入附近的湿地公园。
- 记者采访团来到秦皇河公园登上12米的观景平台,楼阁掩映、曲水环弯,秦皇河两岸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美景尽收眼底。
齐鲁网济南6月19日讯(记者满倩)6月19日,“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北线采访团抵达第三站滨州。
在这座素有“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之称的美丽城市,记者在城市规划馆中进入“时间隧道”领略滨州未来城的发达;行走在魏氏庄园的高墙碉堡上,探秘鲁北民俗文化古镇;踏入鲲鹏湖湿地,瞭望芦苇在碧波荡漾;漫步在秦皇河公园,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以水带绿 城水共荣
这是一座功能完备、魅力四射的现代化生态之城。坚持生态优先,立足“大绿地、大空间、大水面”,着力进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绿化工程,进一步扮靓了“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四环五海·生态滨州”两张城市名片。
在滨州第二污水处理厂,记者采访了解到,污水处理需要经过垃圾分离、杀菌消毒、泥水沉淀等层层处理,才能使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水质标准,而后引入滨州市“四环五海”景观水系进行水源补充,从而达到水资源回补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充分体现“治、用、保”的环保理念。
污水处理厂的质检主任王丽霞告诉记者,“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型垃圾场,如今,不仅每天有2.8万吨的污水变成湖水流入鲲鹏湖,而且附近的垃圾场也变身成为秀美的西沙河生态湿地公园。经过净化后,从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清水达到了污水排放1级A类标准,可用于市区园林绿化和乡村农田灌溉。”
记者观察到,处理后的出水变得清澈可见,缓缓流入附近的湿地公园。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了解,鲲鹏湖湿地公园由西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改造而成,总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潜流区水面面积4000平方米,表流区水面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及景观工程面积2.5万平方米。黄河12路已成为一条绿色生态滨水景观大道,鲲鹏湖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又一郊游休闲景点,对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着力改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滨州市经济开发区结合黄河12路绿化改造,本着自然、生态的原则,把湿地公园与鲲鹏湖有机连接,建设绿色廊道和原生态湿地公园,把森林引进城市,让居民拥抱绿色,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展现了城市文明发展成果,为滨州代表全省夺得海河流域第一名、全国十大重点流域第一名“双第一”增了光、添了彩。
四环五海 助推“蓝黄”
“四环五海是滨州的城市名片,从最初规划到建设施工,其实里面处处都在体现滨州文化。”据滨州规划馆工作人员马敏介绍,五海分别以天、地、人、水、情为主题的大型水库。以中海为例,中海的主题是‘天’,景区内的天地桥、月宫、月亮岛、七星楼等,就是遵照这个主题规划设计的。加上孙子点将台,整个景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滨州地域文化有机整合在了一起。所谓“四环”,就是建设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和环城景点。
19日下午,记者采访团来到秦皇河公园登上12米的观景平台,楼阁掩映、曲水环弯,秦皇河两岸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美景尽收眼底。
滨州市开发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里以前曾是一条二十多米的灌溉渠,而今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综合体休闲景观带。
“每到夏日的夜晚,许多市民就会来到中海岸边游玩。”滨州市政府副市长王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滨州市按照“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城市目标定位,突出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建设,初步搭建起了“生态、美丽、幸福”的城市框架。
据介绍,在“两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滨州市一直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始终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手段,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人在湖畔居,夜闻波涛声”,黄河明珠文化广场、明珠剧院、乒羽馆、网球场,中海建国饭店、秦皇河公园等在滨州相继建成,水榭楼台、春意盎然,如今这座生态家园已迈向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