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日照青峰岭水库将变旅游区 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A-A+2013年6月9日10:55半岛都市报评论

为了配合旅游区的建设,水库内的鱼苗也要全部卖掉。为了配合旅游区的建设,水库内的鱼苗也要全部卖掉。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生活在青峰岭水库两岸的库区移民而言,如何利用好水库资源提高自己收入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上世纪 90年代 ,政府鼓励网箱养鱼,于是村民便上了很多网箱,可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库里的网箱越来越多,水库的水质逐渐变差。2012年 11月份,为保护山东第四大水库,莒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清理青峰岭水库网箱,并将建设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青峰湖旅游区。

  网箱养鱼从鼓励到清理

  记者了解到,莒县青峰岭水库是山东省第四大水库,也是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地及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在水库建设的时候,很多村庄从水库库底肥沃的土地中搬迁到水库周围,形成了移民村,上世纪 90年代水库建成后,移民村的耕地面积减少,为了增加库区移民收入,让水库产生效益,政府鼓励移民用网箱养鱼。莒县安庄镇大咸服村支部书记陈明利告诉记者,当时在水库中上一个网箱需要投入5000元钱。为了鼓励村民养鱼,他们村还出了奖励措施,村民每上一个网箱就补贴一亩地,还提出了打造“水上大咸服”的口号,向水库要效益。当时安庄镇一年上了80个网箱,光他们村就上了40个。

  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养鱼的人越来越多,水库中密密麻麻全是网箱,总共有3万多个,养鱼的饲料等污染了水质。而青峰岭水库是日照重要水源地,为了保护水资源,2012年 11月份,莒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清理青峰岭水库的网箱。

  20日之前清理完3万网箱

  青峰岭水库两侧的安庄镇、碁山镇和洛河镇共有3万多个网箱,而安庄镇就有127个养殖户,涉及11个村,共有网箱17013个。因为冬天水库结冰,所以养殖户将网箱沉底,直到今年3月份才浮出水面,浮出水面之后县里要求在6月20日之前清理完毕。安庄镇自然也成了重中之重,“县里要求6月20日之前清理完毕,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安庄镇副镇长陈维利说,因为前期需要统计数量、挂牌等筹备工作,从4月10日,安庄镇才全面开始网箱清理,全镇工作人员从过了年就没有了节假日,几乎每天都在水库边上帮助养殖户卖鱼,其中包括鱼苗和成品鱼。经过统计全镇共有17013个网箱,截止到6月5日,全镇只有大咸服村不足500个网箱还未清理完毕。

  一个月卖了几百万斤鱼

  陈维利告诉记者,安庄镇1万多个网箱,光网箱补偿款就是 800多万元。“为了尽快清理完网箱,我们帮助他们联系全国各地收购鱼的车辆。”陈维利说,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村都有车辆在拉鱼,这些收购商都是镇上帮忙联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镇上卖了几百万斤鱼,这些鱼多数都是鱼苗。

  收购商知道青峰岭水库清理网箱,所以也都纷纷压低价格。前丁果庄村支部书记陈淑鹏说,他们村是全镇最早清理完网箱的,五一之前就清理完了,当时鱼的价格还可以,鱼苗价格是 5.6元1斤,成品鱼6斤以上的差不多在7元左右。可是现在价格却降得很厉害,鱼苗的价格到了5元左右,成品鱼在6.2元左右。

  附近很多人是从上世纪 90年代就开始养鱼,已经养了 20来年了,他们从农民彻底变成了渔民。每天都在水库上,家里也不再种地。这几年养鱼效益好了,网箱的规模也扩大了,突然间清理网箱,他们刚开始的确是想不通。段友吉是安庄镇最大的养鱼户,也是第一批养鱼的人,他自己有500多个网箱,和他儿子一起管理。他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养鱼他什么也不会了,“今年行情好,鱼苗要是长起来的话,到秋天我们两个人最少能收入200万元。”段友吉说。大咸服村支部书记陈明利当初劝村民养鱼,现在则又要劝村民清理网箱,他也感到很大的压力。“网箱都清理完了,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不到水库边就觉得难受。”养猪户段友吉说,他是村里最先清理完的,可是离开水他不知道干什么了,希望以后还能跟水库打交道。

  水库将变身旅游区

  记者了解到,莒县旅游局正在规划在青峰岭水库建设青峰湖旅游区,初步计划旅游区范围,东至水库大坝以东的茅埠村,北到天宝村,南到西地村,西到东杨家村,具体范围是连接茅埠-庞庄-三庄-石泉官庄-车峰峪-碁山乡-河东-天宝村-北陈庄-谢家庄-黑石沟-油坊-安庄镇-刘家南湖-丰家泥沟-西地-南青峰岭-茅埠的县道或乡道围合而成的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安庄镇瞅准这个旅游区规划,已经规划出千亩果品示范基地,果树成熟后可以让游客采摘。目前已经在前丁果庄村流转土地1133亩,建设千亩果品示范基地,已栽植苹果 400亩,核桃400亩,梨150亩。村里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的补偿金比自己种地收入所得还多,现在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天能收入上百元。年纪大的就在村里打工,帮忙管理果园,一个月也能收入近两千元。这个模式将成为库区移民产业转型的范本。

  文/图

  记者 刘九省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