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sinaimg.cn/cr/2013/0606/3941587396.jpg)
□记者 李明
“一个米奇的帽子明明标价29.9元,结账的时候却收了39.9元。”
“在超市买的高洁丝牌卫生巾,标价3.2元,结账时成了4.9元。”
“在乐购超市买的忆江南八宝茶,标价7.5元,出门时变成10.5元。”
近日,本报接连接到投诉电话,反映有商家“标低卖高”,涉嫌价格欺诈;就在不久前,因为结账时的价格跟价签标价不一致,乐购超市遭市民投诉,本报刚刚进行了报道。
此类投诉为何如此之多?记者调查发现,省城“标低卖高”现象频发的根源,在于难以界定商家的价格欺诈行为是否属于主观故意。
市民投诉 欺骗顾客 商家故意钻空子
“沃尔玛一个米奇的帽子,明明标价29.9元,结账的时候却收了39.9元。”6月1日,市民李女士买东西时多花了10块钱,她认为是商家故意钻空子,“这不是价格欺诈吗?”
不仅本报接到了很多投诉,12345市民服务热线也接到了很多此类电话。据统计,仅上半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就已经接到近百个投诉电话,反映某些商家涉嫌价格欺诈。
“收错钱的事儿常有,上周我买了两包豆腐干,结果打成了3包,还有一次买了7元钱的罐头,结果收了我12元。”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她每次购物都要核对小票,因为收错钱的事儿在她身上发生过多次。
王女士则表示,她平时一周才去一趟超市,因此买的东西非常多,也很少看购物小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郭女士一样注意核对小票的市民并不多,10个消费者中也就只有两三人。
记者注意到,市民反映的这些涉嫌价格欺诈的商品,通常定价都不是很高,一般是十块二十块的,结账时所收的差价大都在10元之内,少的几块钱,不仔细核对很难发现。
超市回应 会退差价 一般是工作失误
针对市民反映的帽子“标低卖高”的问题,记者联系了沃尔玛超市进行核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可能是个误会,估计是商品的条码出现了混淆,市民拿错了商品,并且,他们已经按照市民的要求退还了差价。
“商品自身有个条形码,物价的标签上也有个条形码,这两个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有顾客把商品放错了地方,很容易导致下一位顾客混淆商品和价格。”该工作人员表示,针对顾客乱放的商品,他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规整,一个货架一名工作人员,定岗到人,但是,还会出现顾客拿错商品的情况。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两家超市,相关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也很相似:是工作人员的失误,没有及时更换价格标签,把促销时的价格标在了商品下面,他们会跟消费者主动沟通,退换商品或者退还差价。
对此,市民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超市虽然态度很好,但还是涉嫌价格欺诈,如果消费者没有仔细查看发票,可能不会发现这一点,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是客观存在的,相关部门应该做出处罚。
消协无奈 只能调解 无奈商家不承认
遇到此类问题,大部分市民第一时间会投诉到消费者协会。对于此类问题,消费者协会会进行调解,至于是不是价格欺诈,他们也很头疼。
济南市消费者协会王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有些商家确实唯利是图,采取这种措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每当遇到市民投诉的时候,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不承认存在消费欺诈行为。
“我们只能帮助消费者调解,商家拒不承认我们也没有办法。”对此,王主任也很无奈。
据了解,他们平时也接到了不少市民关于价格欺诈的投诉,对此,王主任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谨慎选择,避免上当受骗。
物价部门 若为欺诈 将处罚相关商家
出现涉嫌价格欺诈的情况,商家又以各种理由拒不承认,消费者该怎么办呢?济南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这种“标低卖高”的情况,物价局会根据市民的举报,派专人到相关商场、超市进行检查,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确实定性为价格欺诈,将对该商场、超市进行处罚。
“今年我们接到不少这方面的投诉,大部分是‘标低卖高’的情况,商家也有这样那样的解释。”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商家解释的情况,查看商家平时的销售台账,来判断是否是价格欺诈,如果确实定性为价格欺诈,将对该商场、超市进行处罚。
“由于涉及的资金不大,一般都是市民和商家协商解决,对于确定为价格欺诈的商家,将对其进行处罚,罚金为违规加收数额的5倍。”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