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齐鲁体育>正文

山东打破“东道主第一”神话 成全运砸钱游戏冠军

A-A+2013年9月13日07:35南方都市报134 条评论

  东道主为何能在短时间异军突起?这应该是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说到底还是总局为东道主保驾护航。

  首先,东道主可以利用政策大肆引进运动员。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总局对运动员实行的是注册制度,其核心就相当于我们签合同一样。哪里给的待遇高,自然就要去哪里。这与我是哪里人,就要为哪里效力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九届全运会中,财力强大的广东率先启动吸引人才机制,他们也如愿获得了金牌榜第一。可实际上,他们有2/3的运动员连一句粤语都不会说。当时的改革开放在广东是开先河的,有南国之风徐徐北进之说,当时广东引进人才的条件是,退役后解决工作,然后给一套住房。因此,九运会东道主广东代表团引进人才超过了100人。十运会江苏共引进140多名优秀运动员,这些引进人才有15人在十运会上获得金牌。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山东代表团人才引进数量又有了进一步提高,仅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55人联合培养大名单中,山东与西部地区联合培养了184名运动员。

  其次,东道主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解放军联合培养更多运动员。曾经的解放军队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体育人才,一度有小国家队之称,现在尽管吸引力有一定下降,但军中仍然汇集着许多顶尖人才。因为体育总局有“解放军运动员双计分”政策的存在,因此争取解放军运动员也是各代表团的工作之一。即如果和解放军代表团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后,该解放军运动员取得成绩后,就可以双计分。这一政策在上届山东全运会上达到了使用顶峰,解放军代表团也拿到了金牌榜第二。

  另外,巨大主场优势也将帮助东道主取得好成绩。多年来,各项运动都要最终服从这一潜规则。当年,上海八运会男子水球半决赛,上海与广东死拼,随队亲征的广东体委主任以及一位女副省长潸然泪下,“四年后广东见”。果然4年后,广东金牌榜第一,上海跌到第4,比广东少了40金。

  极其特殊而独具特色的“东道主现象”,引起外界极大的不满。为此,取消全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全运会存废之争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早在10年前,体育界知名人士张燮林、楼大鹏等人就曾提出了要求取消全运会的提案,提案中说,“全运会是前苏联体育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依靠国家的大量拨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然而,对于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是万万取消不得的。一旦取消了全运会,总局及其官员在地方各省市体育局的影响力和地位,将一落千丈。试想,一旦没有了全运会,哪个地方政府还会一如既往地像对全运会那样对体育加大投入呢?一旦取消全运会,总局官员的权力和影响力将大打折扣,那不是在革自己的命吗?

  由此可见,在全运会无法取消的情况下,总局总得推出一些改革来缓解舆论的压力。可是,改革又谈何容易啊?正在总局高层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总局领导在陪同国家领导人视察上届全运会时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

  当时,十一运开幕在即,国家领导人在山东视察时问了一句:“山东代表团在十一运会应该能获得第一吧?”得到的回答是“山东不一定能获得第一”。领导接着又问了一句:“谁是东道主谁就第一吧?”当时,陪同视察的总局领导一脸尴尬,如是这番,还用得着搞什么比赛呢?

  据说,正是从那一刻起,总局领导找到了全运会“改革”的突破口,那就是设法阻击东道主获得第一。于是,在十二运备战周期,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第十二届全运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比如:取消了东道主与西部13个省的联合培养;取消了先期决赛;取消了冬季项目东道主的承办权;缩短了人才交流时间,提前了注册截止时间;取消了先期比赛(与国际大赛有冲突的项目先期进行);奥运会联合培养政策在已经以正式文件下发的情况又突然取消……外界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政策变化显然是针对东道主的。

  对于总局方面来说,一旦“阻击”东道主成功,东道主无缘金牌榜第一,无疑是一个全新亮点,一大“政绩”。

  然而,这样做有意义吗?

保存|打印|关闭

查看评论 134评论

感谢您发表评论,您发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发布

发 表 |注册 |退出同步到我的微博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