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东高唐女婴被扎针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村儿童屡遭意外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引起人们对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关注。如何为农村孩子织就一张幸福安全网,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王忠友 李凤国
奶奶的无奈
10月25日下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王庄村,8岁的马政政(化名)紧拉着奶奶的衣角,怯生生地看记者和他奶奶聊天。
马政政的奶奶78岁了,有点驼背,脸黑瘦。说起孙子,她不住地抹眼泪:“他爸妈在外面打工,只有我照管他。学校倒不远,2里路,我天天骑着三轮车接送他,但就是没法管他。放学后他不做作业,我不识字,也没法管他的学习。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以后怎么办?”
说话间,马政政跑到屋里看电视。屋子里很暗,电视画面跳个不停,他几乎要把脸贴到屏幕上了,在奶奶的呵斥下,才不情愿地往后挪挪椅子。一张吃饭的低矮小方桌,也是马政政的书桌,上面凌乱地放着碗、菜刀、作业本。
马政政的爸爸马利兵凑巧在家,他无奈地说:“我经常不在家,孩子跟我都生分了,连爸爸也很少喊。我想在家门口找个活干,可是没啥技能,到周边的企业找工作,人家不要俺。”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老师的关爱很重要
李庆芳是道口铺中学初一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她认为,老师的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很重要。
“班里有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平时住校,周末回家也见不到父母。他成绩不好,有一次他请假一天,却三天没来上课。我一了解,这几天他一直在家里上网,而且提出要退学。爷爷奶奶管不了他。我给他家长打电话,让他们来学校一趟。家长说很忙,一天能挣好几百元钱,不想来。我说再忙你也得来。家长来后,我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多回家看看孩子,平时多给孩子打电话交流。家长说没时间,不挣钱俺吃什么、花什么?经过再三劝说,孩子才回到了学校。我知道他的情况后,在学习上就给予他更多的关照,现在他安心读书了,进步较快。”
李庆芳介绍,初中生住校,一周5天的花费,80元就够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每周给200元,也使这个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这一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中较为普遍。
来自聊城市妇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聊城市未成年人达到14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7.6万余人,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占36%,父亲单独外出务工的占52%,母亲单独外出务工者占12%。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滑坡、心理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趋多、存在行为缺陷等问题。就拿心理问题来说,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没有时间与精力关心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及道德养成无法关注,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上的真空。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
留住幸福 守住关爱
“那条花格裤,裤腿变短了,奶奶说我的个子又见长高啦。我考了满分,老师夸我了,哦……远方的妈妈,你会知道吗……”一首《留守的孩子》,唱哭了无数留守的孩子,从此以后,东昌府区的老师们再也不敢教这类歌曲了,因为孩子们更愿意把对父母的思念藏在心底里。
面对当前农村日益升温的“外出打工热”、“离婚热”,东昌府区把关爱留守儿童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学校开展了大量工作,让广大留守儿童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代理家长”,东昌府区在全区范围内选出有责任心的骨干教师作为孩子们的临时家长,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精神需求。不仅如此,该区还建立完善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联系方式,及其学习、思想动态与监护人的关系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周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和思想教育等,全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与此同时,东昌府区还利用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不定期给在校的学生举办法律讲座。有的学校还实行了寄宿制,把学校变成孩子们的温暖家园,为双亲在外且亲友不能提供有效监护的学生提供食宿和就餐等便利。除此之外,学校还配备了专职的生活老师,对学生进行照顾,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真正为留守的孩子留住幸福,守住关爱。
目前,聊城已建立留守儿童活动站22所,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庄和小学。留守儿童活动站内设有体育器材、学习用具,供留守儿童学习或放学后玩耍,有些活动站设置了亲情电话室、视频聊天室、心理辅导室,并有专人负责。这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活动的良好环境。各活动站运行以来,通过建立档案、一对一结对帮扶、亲情关爱等方式,为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