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平度初三前不扫地不丢没用东西 传说能留住财

A-A+2014年1月29日08:41半岛网-城市信报评论

  除了崂山、城阳、即墨,莱西、平度、原胶南、胶州过年也有自己的习俗。拿莱西来说,大年三十当日,家家贴春联 、粘过门钱、糊新窗纸 、贴窗屏 、挂年画,除夕则要包三种饺子;平度初三前不扫地,不丢没用的东西,传说这样能留财;与其他地区的年俗相比,原胶南人过年最大的特色就是登山;胶州则扭秧歌,因为“没有秧歌就没有年味儿”。

琅琊台山上矗立着秦皇委派徐福东渡的雕塑(资料图片) 记者 李隽辉 摄琅琊台山上矗立着秦皇委派徐福东渡的雕塑(资料图片) 记者 李隽辉 摄

  莱西:除夕要包三种饺子

  即墨过年的讲究多,莱西过年的说法也不少。大年三十当日,家家贴春联、粘过门钱、糊新窗纸、贴窗屏、挂年画,尤其要贴“福”字。门窗上、墙壁上、器具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还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午饭后,堂屋挂家谱 、摆香案、烛台和供品。傍晚,人们拿着香纸,前往宗庙(有的地方到祖茔)招请列宗列祖来家过年,叫做“请神”。“请神”回家后,除了要在大门口放一根“拦门棍”拦住凶神恶煞,还要在院内撒芝麻杆,称“踩岁”,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而芝麻粒多得数不清,取其“高寿”、“多福”之意。从“请神”到家至初二“送神”回归,不准动刀、剪、针等,怕伤神灵眼睛;不准扫地,怕把家财扫走了 ;也不现做饭菜,只吃节前准备的食物,以庆年丰有余。

  莱西人过年,包水饺是重要的内容,一般安排在年除夕下午,而且要包三种饺子。一种是荤馅的,当天晚上吃;一种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要包进硬币等,包饺子的时候还要说着吉利话。莱西人包饺子讲究很多,称除夕包饺子为“吃去年的陈粮,挣新年的钱财”;有的包上糖块,这叫“新的一年有甜头”;刚娶新媳妇的人家,要在饺子里包上红枣、栗子和花生,寓意“早生贵子”;最普遍的是在饺子里包硬币,表示新的一年有钱花。这硬币的数目还不能乱,非得是四、六、八、十,分别代表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四平八稳和十全十美。

  年夜饭前,莱西人习惯放一挂爆竹,俗称“闭门爆竹”,然后关门,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饮酒谈笑,迎接新年。到了岁更的子时,更是鞭炮声大作,人们以爆竹声声呼唤春天。新年首次开门放一挂爆竹,俗称“开门爆竹”,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喜”,放六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百枚小鞭炮,称为“百子爆”。炸碎的鞭炮纸覆盖在自家门前,叫“满地金钱”。

  平度:初三前不扫地

  平度把每年农历腊月廿三起到年三十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腊月廿三辞灶以后,平度的各种“年集”就热闹了起来,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年集上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糖饵果品应有尽有。过去的年集分为粮市、肉市、杂货市、鞭炮市等,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商贩讨价还价 ,十分热闹。但在集上也有一块地方特别安静肃穆,这里就是卖祖影、财神的地方,这里香烟缭绕,像走进了庙宇或者祠堂,没有叫卖声,也没有吵闹声,连孩子们指指点点也不准,卖方和买方共同用的一个词是“请”,“你想请什么?”“我想请财神。”在这看起来比较冷清的市场,一些东西的交易却很火爆,像卖“过门钱”的,卖“窗顶、窗旁”的,“窗顶、窗旁”是贴在窗顶部和窗两旁的长条年画,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在平度,挂轴子也是过年的重要习俗。轴子,一般分为“家堂轴子”和“财神轴子”两种,财神轴子一般与家堂轴子并列挂置,家堂轴子居西,财神轴子居东。若年内家族中有人亡故,要在轴子的适当位置填上亡者姓名或姓氏,以示为亡者确立了牌位。此外,平度人过年时,年画、窗花、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黑字的对联,对联讲究对仗,内容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在门框上还要贴吉祥横批。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

  另外,平度还有初三前不扫地的的习俗。这还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平度有一对兄弟,哥哥天性贪财,霸占了家中所有的财产,住的是宽敞的房子。弟弟天生善良,住在破茅草屋子里,生活非常穷苦。除夕之夜,财神爷化装成一位老乞丐来到人间。财神爷先到哥哥的家,结果被赶出门外。后又来到弟弟家,善良的弟弟热情地将他请进屋子,端了碗热粥给他喝。财神爷非常高兴,就对他说:“孩子,过年的时候,家里没用的东西不要倒,地也不要扫,这些都会变成宝。”弟弟听了财神爷的话,每到过年的时候,从不扫地,不丢没用的东西,后来这些全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所以从此以后,人们在过年时,尤其是在正月初三之前就再也不扫地了,这个习俗一直沿袭了下来。

  原胶南:过年要登山

  与其他地区的年俗相比,原胶南人过年最大的特色就是登山。

  正月登琅琊台是原胶南独特的习俗。原胶南吃年夜饭不在午夜吃,而在五更时分吃,因此当地把除夕夜叫“大年五更”。吃过年夜饭,人们开始拜年;拜完年,天刚蒙蒙亮,琅琊台村周围的男女老少就带着鞭炮、香火向琅琊台登去;一直到正月十五,琅琊台人流涌动,络绎不绝。如今,琅琊台景区每年都贴对联、悬鞭炮、备古轿、演奏等,渲染“年”的气氛。

  正月爬帽子峰是原胶南的又一独特习俗。同样是五更年夜饭后,人们会持灯笼,携鞭炮、纸钱、祭品等,向帽子峰顶攀去,远远看去,像一条蜿蜒游动的火龙。帽子峰是大珠山南部的一座山峰,峰顶原有徐庶庙,现仅存庙堂。相传三国时徐庶,曾明保曹操暗保刘备,内心非常矛盾痛苦;终于在赤壁大战前借机逃遁,来到大珠山帽子峰隐居。后来当地百姓立庙供奉他,形成习俗。

  原胶南有句歇后语就是“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这是因为在原胶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大年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做出好菜好饭祭祀先祖。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即是送旧迎新之意。从三十晚上开始,每家每户灯火通明,直至初四天亮才熄灯。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除夕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一边争相下水饺,一边燃放过年鞭炮,意为“迎春接福”。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饭——即团圆饭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年饭”。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吃鱼(年年有余),必有肉(富贵),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鸡(吉祥如意)等。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大年初一也有许多禁忌: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撒一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吵架,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原胶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原胶南还有一个拜年习俗,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初一回家拜年,防止把娘家人的财气带走。一般在初四回家拜年,所以初四是女儿、女婿回家的日子。拜年的礼品,以前是自家蒸年糕与饽饽,寓意富贵吉祥,年年发财。现在一般有柑橘或礼品中夹橘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胶州:大秧歌拜年

  说起胶州的过年特色,如果胶州秧歌称第二,相信没人能说出第一是什么。用胶州人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秧歌就没有年味儿。”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有230多年的历史,清代胶州包烟屯赵姓、马姓两家于1764年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返回故乡后,经多年相传,不断改进,到1863年便基本成形,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从1986年开始,胶州每年正月十五都在秧歌城下举办新春秧歌会,每年都有几十支秧歌队来参与演出,还有秧歌巡游的项目,让专业演员在街头巷尾与市民一起快乐地扭起胶州大秧歌。每到过年的时候,胶州随处可见扭秧歌的市民,上至八旬老太下至咿呀学语的孩童都会像模像样地扭上两下。

  记者 黄默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