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运,买火车票又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而这种再普通不过的票据被用过之后,便很少有人再会去回忆。在66岁的青岛“老哥”安郁森的眼里,小小的火车票却成了宝贝。从1958年收藏第一张火车票开始,如今安郁森已经收藏了3000余张火车票,单从种类上来说就包括了普通车票、站台票、退票、行李票……摊开他收藏的11本火车票,耳畔似乎又响起了汽笛声,仿佛能看见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行。
“这些车票中有半数是自己坐火车得来的,其余的是跟亲戚、朋友要来的或从其他火车票收藏爱好者那里换来的。”安郁森告诉记者,火车票收藏在国内收藏界比较冷门,他收藏火车票缘于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1958年刚满10岁的他因为在学校考了“双百”得到了一次坐火车的奖励,妈妈带他从青岛火车站买票上车,坐到沧口站下车。第一次坐火车给他带来了很新奇很惊喜的感受,尤其是对那张小小的车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这张1角7分钱的火车票被他仔细地夹在一个笔记本里,成为他收藏的第一张火车票。之后他有了更多坐火车的机会,开始搜集更多的火车票,尤其是1971年他从事了供销的工作后,出差坐火车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别人下车后就扔掉的车票,他只要看见了就捡起来。
令安郁森津津乐道的是每张火车票背后的小故事。“最早,坐卧铺车是要买两张票,坐空调车还要另外买空调票,还有坐火车过海需要买轮渡票。”安郁森告诉记者,一张1950年1月3日由张店发往博山的火车票是他收藏的年代最早的车票,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代火车票,票面价格是3100元(相当于0.31元),还有一张1958年从上海到芜湖票面价格54200元(相当于5.42元)的火车票是“最贵”的。“这些小小的火车票反映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历程。”安郁森说,他平时会经常拿出收藏的火车票对照列车时刻表来研究,从时刻表可以看出各地列车的里程、运行速度,从火车票的面值变化可以看出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印刷制版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代表着时代的进步。
“我正在计划将我收藏的火车票编成图册,想在全国展览。”安郁森告诉记者,他目前有时间,也在有意识地整理自己以火车票为基础的“旅途相册”,1981年4月22日他乘坐绿皮车从青岛到昆明,当时花了48.7元,2011年4月22日他又乘坐火车重新走了这一条路线,花了396元,“同样都是硬座车,现在火车内的环境、舒适度和运行速度都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安郁森说,从票价上来看现在车票是30年前的8倍,但当时他的月工资仅仅是50元,而现在退休金已经涨到了2000元。(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