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济南索取文化演出票成风 面子心态在作怪

A-A+2013年12月6日13:37舜网-济南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刘有杰 王依然 李雪萌 实习生 王茹

  缘何要票?

  不少人“面子心态”在作怪

  区区一张演出票,对许多人来讲,经济上并非难以承担,可为何非得通过要票这一途径获得不可呢?就此,记者随机采访了一部分普通市民。

  你愿意买票看演出吗?

  6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对感兴趣的演出会买票,前提是在要不来票的情况下

  25%表示从不会主动买票

  10%表示对演出兴趣不大

  你不愿意买票而去要票的原因?

  75%的受访者表示能要来票感觉“有面子”,如果有赠票的就不会买

  10%的受访者嫌贵,消费不起

  15%觉得没这种消费习惯

  要票成风:是计划经济时代习惯的延伸,官本位思想的折射负面影响:要票行为导致文化氛围低迷,演出市场恶性循环破解之道:需要在心理、文化和制度层面开“立体处方”

  临近岁末,济南一文化演出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又不敢接电话了。年底,公司组织的几场大型演出将近,各种要票电话接踵而来。

  到底是哪些人在索票?他们为什么索票?索票成风,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而愈演愈烈,以致成了阻碍文化产业尤其是演出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而时下的索票行为成为不和谐音符,甚至不少机关部门赫然在列。根除这一痼疾已成当务之急。

  演出前不敢开机 索票公函要走20万元

  “广告宣传打出去后,每天至少接十几个索票电话,相当一部分是平时不怎么联系但又不敢得罪!”王先生说,今年公司在广告中特别声明“概不赠票”,依然挡不住汹涌的索票电话。

  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丁小秋表示,在演出前几天,自己的手机往往都处于关机状态,就是为了躲避那些索票的。“演出开始才敢打开手机,即使这个时候也有人打电话来要票。”

  如今演出市场百花齐放,档次也逐步提升,除了文化类演出,足球、篮球都成了索票对象。王先生称,在济南不可能存在没有赠票的演出。越是高价位的演出,索票的阵容气势也就越强大,使得但凡送出去的票都是好票。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有索票丑闻曝出。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发红头文件,向张学友演唱会主办方索取270张免费门票,指明要接近舞台的票90张、看台票180张,据估计总价值达20万元人民币。该组织强调索取的七成门票将留给残疾人士。网民则直指这是“史上最强索票公函”,质疑最终有多少残疾人受惠。

  10张里4张赠票 我国北方要票之风最盛

  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国内的演出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市场,据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王洪波介绍,现在很多演出的赠票份额都能占到较高比例。据省城一艺术团体的负责人介绍,他们曾举办过一场演出,整场2000个左右座位,演出前被要走700余张票。在济南,一场商业化运作比较充分的演出,如果有10个人持票前来观看,其中演出赠票约占40%(10%为“莅临指导”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15%为同行以及媒体记者,15%余留作为随机应变),普通售票约占60%。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广州、香港等演出市场较为繁荣的地方,市民几乎没有要票的习惯,整个演出操作均遵循商业模式,其文化产业尤其是演出业形成良性循环。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更是没有要票成风的陋习。不少演出公司人员表示,要票陋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甚。

  王耀解释,南方城市及个别北方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加上演出市场成熟,纯粹商业化运作,要票赠票的情况几乎没有。而北方城市居民这种精神诉求并不强烈,同时北方看重人情往来,现象也就多些。

  要到票倍有面“要票看戏”成市民习惯

  面对一场心仪的演出,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哪里买票,而是搜索脑子中认识谁能搞到票,是很多人的习惯。不少人宁可找朋友要两张一二百元的票,事后再花四五百元请朋友吃饭回报,也不愿直接去买票。在他们看来,“我能找到票”是一种面子和身份,“花钱买票”则是“掉价儿”的事。于是“认识某部门领导”,“认识门路广的朋友”甚至只是认识现场的保安,都成了要票蹭票的途径。“咋没人看电影还到处找关系要票呢?”话剧专业毕业的曹女士表示,因为大家知道电影没有赠票。但一看演出,各种赠票就出来了,久而久之索票看演出成习惯。

  济南市话剧院、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导演、话剧制作人王耀告诉记者,“要票看戏”对市民来说成为一种习惯。

  一位报道文化新闻的记者也谈道:“中国是讲亲情的人际社会,既然朋友能搞到票,谁还会自掏腰包去买?况且现在大家都视能找到赠票为一种荣耀。”业内人士指出,不愿买票看演出是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官本位习惯的延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的演出遭遇抱着“老习惯”的观众,不可避免发出了诸多不和谐之音。

  除了人情,还有一部分赠票则是“被迫”。天津某剧场的负责人说,赠票分两种,一种是自愿赠票,对于平时关系较好的单位,剧场或是演出公司愿意拿出一部分票沟通感情或进行宣传,如济南市话剧院、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导演、话剧制作人王耀所介绍的“为支付高额广告费,(剧场)会用票来做置换”。而另一种赠票,则是出于极不情愿,是打点关系的必须。

  开“立体处方”市场化竞争解要票陋习

  蹭票风让各地演出商都不堪其苦,各地也都在针对这个现象出台相关政策以期解决这一痼疾。据悉,南京曾高调喊出“零赠票”,天津也曾组织专家研讨相关对策,而在北京,在演出商共同的呼吁下,最终政府痛下决心,明令禁止各个单位索票。一旦违反都视为索贿,市场因此逐渐走向规范。中演公司王洪波认为,政策的空缺加之习惯的作祟,导致这个市场的不规范操作。以前文化市场的消费情况是,有欣赏艺术需要的没钱,有钱却没有欣赏艺术的需要。现在不同了,有钱又有欣赏需要的人越来越多。总体说来,中国目前的演出票价还是有下降空间的,减少赠票,大家都有买票的

  心理,成本自然就会冲淡,这有赖于社会的整体认识。“现在国内所有的音乐会都有 500元以上的票,有几张真正是卖出去的?应该90%以上都是送出去的。而我们目前演出市场的弊病,正是由这些送票引起的。”他说。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发表评论《赠票成为艺术演出之瘤》。评论指出,赠票的危害在于“受赠人不稀罕,反倒肥了票贩子,而真正想看的人却被高票价挡在了剧场门外”。他表示,将赠票大幅度减少,就可以把票价降下来,普通大众才有可能进得门来。

  彻底破除要票陋习,需要在心理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制度体系层面开出“立体处方”,在中国文化产业实行全面市场化。“市场化竞争下,演出最终以盈利为目的,在生死存亡的竞争中,演出方会攥紧手里的票不会轻易被索要。”王耀表示,这需要社会各层面相互理解,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恶性循环要票给演出市场种恶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广州、香港等演出市场较为繁荣的地方,市民几乎没有要票的习惯,整个演出操作均遵循商业模式,其文化产业尤其是演出业形成良性循环。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更是没有要票成风的陋习。

  采访中,不少演出公司人员表示,要票陋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甚。

  1.破坏市场秩序,黄牛增多,成本增高,演出质量下降。

  2.官本位思想作怪,很多人借此享受特权。

  3.部分成本转嫁给有需求的消费者,打击消费积极性。

  4.“破窗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免费看演出,自掏腰包的人越来越少。

  5.阻碍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缺乏厚重感,群众的精神需求难以满足。

  相关链接

  演出很精彩 请买票入场

  “歌坛第一优质偶像”歌手王力宏济南演唱会22日将放歌奥体中心“东荷”体育馆,济南已经许久没有举办这样规模的一线明星演唱会,消息传出后很多歌迷“喜大普奔”,对王力宏的圣诞济南之行充满期待。组委会的招商电话响个不停,演唱会官方售票网站大麦网也迎来了众多歌迷的点购热潮。

  细心的观众还发现,与以往的演唱会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能不能给我弄几张票”不同,尽管王力宏的号召力可能更强大,但这场演唱会却很少听到关于“要票”“赠票”的声音。数年来本报一直在呼吁打造济南健康有序的演艺市场、杜绝“蹭票”风。

  时至年终岁尾,济南的演出市场又将迎来一个小高潮,除了王力宏演唱会,每年一度的“泉城新年音乐会”也即将拉开帷幕,此外还有李云迪钢琴演奏会以及市杂技团的常规演出杂技剧《粉墨》等等。演出市场渐成规模,需要每一部作品的良好口碑、增加演出场次等慢慢累积。近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济南的演出市场正在走出低谷,逐渐形成一个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增长点。一个规范健康的产业体系的形成,可以惠及到每一位市民群众。真正刹住要票风,打造井然有序的演出市场环境既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

  舞台上的演出很精彩,演员们的辛苦应该值得尊重,作为观众,理所当然需要购票欣赏。能要到票不值得自豪,自己花钱买票,踏进剧场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理直气壮。

  延伸阅读

  杜绝要票赠票十艺节开了个好头

  刚刚结束的十艺节,为济南带来了数十场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演出,既有国际知名演出团体带来的《猫》、《卡门》等经典剧目,也有《牡丹亭》、《红楼梦》这样的昆曲、京剧、吕剧、秦腔等传统演出。十艺节为济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盛宴,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取消赠票”、真正助推市场健康发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早在十艺节开幕之前,组委会就下发通知,要求一律取消向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款赠票送票。

  在历山剧院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遇到的一位山东大学研究生一下买了四张当晚歌剧《卡门》的票。十艺节票务营销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一次买多张票的人很多,还有很多来自外省的购票者。可见,观众不是不舍得花钱购票。而长期以来存在的“索票要票”、“公款赠票送票”风气,则影响了我们健康有序的市场的打造。久而久之,观众们也逐渐形成了“花钱买票是没面子”“找关系要票理所当然”的错误认识。

  在十艺节组委会下发杜绝公款送票的通知后,演出票逐渐回流到散客消费者的手中。

  省演出公司副经理、十艺节票务营销处处长郝建军说:“一场演出既有灯光、音响、场地等成本,也有演员成本,这些都体现在门票中。如果要票送票成风,就形不成自由竞争的市场。”

  郝建军称,在文艺院团改制的背景下,不少院团面向市场寻求发展。“希望十艺节倡导的杜绝送票,能够贯彻到以后山东的演出市场中,杜绝送票,别让演出商办一场赔一场,到最后观众无演出可看,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演出市场。”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心愿正在逐渐变为现实。十艺节已经落幕,但杜绝赠票、自己购票看演出的观念已经逐渐根植在观众心中。

  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丁小秋也承认,相比几年之前,济南演出市场的情况已大大好转,“对市场的认知度提高了”。宝贝剧场一开始也是要票的居多,“我们就是坚持不给,连演员要请自己的亲戚朋友来看戏,都得掏钱买票。”演员最初对这一点也是难以接受,但丁小秋对这一点很坚持,票价可以定的低一些,可以对演员有折扣,但必须要买票入场。

  他山之石

  在国外,赠票是“丑闻”

  2006年德国世界杯曾经爆出赠票风波。2006年世界杯开赛前,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就报道,一份联邦政府部长会议记录上出现了79名官员、议员和法官的名字。记录中说,政府保证列入名单的人,可以得到至少一张免费的世界杯球票。其中包括总统、总理、联邦宪法法院主席以及所有部长。而且每人还能得到2张打折球票。记录中说,“每场德国国家足球队的比赛,都必须有政府官员到场。其他比赛鼓励官员去观看。”报道一出,让数百万德国球迷哗然。《卫报》的星期日特刊《观察家》,以大篇幅刊发世界杯票务调查,用“丑闻”作大标题,狂批世界杯赠票事件。最终,德国地方检察官起诉相关公司,检察官起诉的原由是,该公司作为世界杯的赞助商,有6张球票作为礼物,寄送给政府官员。此后,许多官员在收到球票后又原封退还给企业,在德国有很好社会地位的媒体从业人员也将接受的赠票退回,以确保自己不会被检察官盯上。

  或许是因为前车之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前一年就宣布北京奥运会没有赠票,也不会出现以往一些国内、国际比赛组织观众免费入场的情况。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