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辈子都是老实人,如果有一天当坏人,看到孩子恐怖的表情,会有什么反应?” 如此荒诞无聊的网络测试题,乐清一男子竟较起真—— 掳走女孩拘禁家中,只为听声尖叫
乐清“怪叔叔”一审被判拘役三个月
乐清男子黄某酒后将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女孩掳回家中,拘禁十几分钟后将其安然送回。如此折腾一场,只是因为他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调查问题:“你一辈子都是老实人,如果有一天当坏人,抓走一个小孩,听到孩子的尖叫声及看到孩子恐怖的表情,你会有什么反应?”
近日,乐清法院对该男子作出一审判决,以非法拘禁罪判处黄某拘役三个月。
网上话题 激发好奇心
许多人在看到网上诸如“绑架小孩听尖叫,寻刺激”这类话题时,可能会一笑了之,不过乐清男子黄某却将它当成了一回事。
黄某,今年35岁,家住乐清市石帆街道,初中文化水平,靠务工生活,已婚,有一个13岁的儿子,平时爱上网。
去年6月5日中午12时许,黄某在酒后,打算骑电瓶车去牙科诊所看牙。当他经过一小学附近时,看到一个小女孩独自走在路上,想起了网上看过的调查问题:“当你绑走一个小孩,听到他恐惧的尖叫声,你会有什么反应?”
于是,黄某将车骑到女孩小玲(化名)旁,骗小玲说,“你妈妈让我来带你去她厂里拿东西”。小玲开始有点犹豫,在黄某的催促下,稀里糊涂就上了电瓶车。随后,黄某带上小玲径直往自己家开去。
拘禁十几分钟后将女孩安然送回
法院查明,黄某将小玲领到家里二楼后,先让小玲在沙发上坐会儿。自己则到楼下找工具,他拿了一块止痛膏和一条鞋带上楼,将小玲嘴巴粘住,双手反绑。
小玲受到惊吓,开始“呜呜”大叫。黄某怕声音传出去被发现,便打开电脑,将音乐放得很大。小玲趁黄某不注意用舌头顶开止痛膏,大喊“救命”。看到孩子这样喊叫,一开始感到挺刺激的黄某开始感到害怕和心软。他一边恐吓小玲不要哭喊,一边安抚孩子。十几分钟后,黄某解开小玲绳索后还帮她把眼泪擦干,送孩子回去。到学校门口,他还百般嘱咐小玲:“你千万别跟其他人说,叔叔是跟你开玩笑的。”
小玲一到学校就将自己被掳走的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随即报了警。
妻子大吃一惊他平时很老实的
警方根据小玲的描述,很快就找到了黄某的家,但他的家中并没有人。警方辗转找到了黄某的妻子倪某,她得知此事后,根本不相信丈夫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事,就打电话向黄某确认。这时,黄某正在牙科诊所里,在电话中他矢口否认此事。倪某对警方说:“他平时很老实的,从来也没做过此类的事。”
当天傍晚警方才找到黄某,经办民警说:“把他带回所里调查时,他也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感觉是个比较斯文的人。”黄某很快就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说:“之前上网时看到了这个测试题。那天中午喝了酒,看到小女孩后,脑子里不知道怎么想到了那个话题,突然就想试一下听她尖叫的声音。”
今年10月初,乐清法院一审判决认为,黄某非法拘禁他人,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拘禁罪。鉴于黄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民事部分已达成协议,并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可对其从轻处罚。由于黄某对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不宜对其适用缓刑,遂作出了拘役三个月并赔偿小玲1万元精神损失费的判决。见习记者 王建旸
教育专家: 应三思而后行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浩亮表示,追求刺激和心理慰藉是人的本能。黄某的行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攻击性。通过对他人攻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惊恐、愤怒,来获取一种心理的补偿。驱使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类似的心理创伤,或是长期压抑无法释放的情绪。在接触到网络上的一些文字、图像后,激活了内心的潜意识情结而产生了过激的行为。
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朱浩亮建议,人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要懂得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要先想到后果,三思而后行。同时,对外界的信息要能进行自我筛选,做到自我过滤,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设法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