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青岛昨日举行秋季海葬 564位逝者入海为安

A-A+2013年9月29日07:29半岛都市报评论

  免费海葬财政补贴170万余元 

  据悉,从1991年起,青岛实施第一次海葬至今已有8464具骨灰撒入大海,参加群众约3.7万人。自2010年10月1日起,对本市居民实行免费海葬,财政上每位逝者补贴500元,至今骨灰免费撒海已3492具,财政补贴约17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外地户籍的逝者想实行海葬,要交纳500元的费用。本次海葬有77位逝者来自外地,其中不乏祖籍为青岛的“老青岛”,家属们尊重他们的遗愿,让他们的骨灰回归青岛、入海为安。据记者了解,不少家属 28日从南京 、上海等地赶来,专程参加海葬仪式。不过 ,他们对于外地人要收费这一制度略存疑惑。 

  “因为财政等原因,对外地居民放开海葬免费制度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殡葬协会会长孙永林告诉记者,“每位收取的500元费用全部用于租船等工作。” 

  特写 

  一波三折,三兄弟带“父”回家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参加海葬的不少逝者是年幼时离开青岛,在外闯荡多年,而最后的遗愿就是回到大海的怀抱。家属们从各地千里迢迢赶来,满足逝者生前的愿望。来自南京的逝者杨洪林就是这样一位“老青岛”。 

  “父亲生前的遗愿就是一定要把他葬在青岛的海里,他说青岛的海特别干净,特别美 。”杨力志是杨洪林的三儿子 ,他告诉记者,父亲是一位老革命,1926年生于青岛,16岁就参军,然后随着军队的步伐,一走就是十多年。“父亲每隔两三年就要回一趟青岛,我爷爷奶奶也都葬在青岛,父亲就说要葬就葬在青岛的海里。” 

  为了实现老人的遗愿 ,这一大家子人可费了不少劲。老人于今年7月初去世,而青岛一年一般只有春季和秋季两次海葬。“我们兄弟三人现在都住在南京 ,为了报名登记海葬,只得拜托在青岛的亲戚帮忙联系,所以报名的时候还费了些劲。” 

  这次杨家兄弟三个带着母亲和孩子请了假来到青岛。“27日我刚结束出差回到南京 ,接着就赶来青岛,当时差点没赶上车。”记者了解到,兄弟三家27日下午办理好了手续,28日海葬结束后就要坐动车赶回去。送父亲入海为安,可是为何不见母亲的身影?“母亲跟父亲感情太深了,这两天一直特别悲伤,而且她还严重晕车晕船,真怕亲自送父亲,她会出现危险,恰好父亲老家的习俗是不让女性亲自送逝者,我们就把母亲留在青岛亲戚家了。”长子杨力敏说。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每年约有6万余人去世,市区内约有1.2万人去世,由于青岛市民的骨灰可在殡仪馆免费存放1年,所以至今有约 80% 的居民会将骨灰暂时存放在殡仪馆。除去殡仪馆提供的免费存放场地,其余场地或外地居民一般每年缴纳60至178元的管理费。而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上升,不仅市内的公益性、经营性墓地变得紧张,部分郊区的一些祖坟也因土地征用而被迫迁移,人去世以后骨灰如何安置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报见习记者 朱薪雨 通讯员 郭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