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尴尬现实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最美洗脚妹”刘丽曾呼吁社会关注“临时夫妻”。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专家说法
造成农民工“临时夫妻”的原因,包括工作流动、婚姻基础差、婚姻观念转变等。王教授调查了成都1589名农民工,其中16.5%的人承认有过婚外情。
一起上下班、牵着手买菜、逛街时形影不离。在武侯区机投桥,兰慧荣和杨云就像一对恋人。事实上,他们一个38岁,一个46岁。既没有结婚证,也没要小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
按照今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最美洗脚妹”刘丽的标准,杨云和兰慧荣正是传说中的“临时夫妻”。
根据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进鑫的观察,造成农民工“临时夫妻”的原因,包括工作流动、婚姻基础差、婚姻观念转变等。他调查了成都1589名农民工,其中16.5%的人承认有过婚外情。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婚姻经营、情感沟通和家庭美德等,目前已成为成都市一些部门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点。
样本故事
他们生活在一起,却有各自的家庭
武侯区机投桥一处安置房小区的楼顶,被房东用彩钢和砖墙隔成多间房屋。有阳光时,38岁的兰慧荣就把晾在屋里的衣服拿出来晒晒。在他们只有30多个平方的房间内,衣服常常会被捂出一股怪味。
但要兰慧荣把她和46岁男友杨云的故事,拿出来晒一晒,却费了一番周折。兰慧荣是2006年和几个老乡来的成都,目前在工地上四处打零工。她丈夫在山西的煤矿内谋生,儿子在老家上学。
兰慧刚来时人生地不熟,在一个立交桥下蹲了几天,一个工头带她去工地上讨营生。作为外地人,她发现了种种不习惯。吃第一口面她就皱眉头:这边是机器压的面,而老家那里多是擀的或削的,筋道都不一样。
每天都干杂活。一到晚上,睡在硬板床上就腰酸背痛。她羡慕拖家带口出来的人,至少有个人可以唠嗑。
工地上都是体力活,兰慧荣常常搬得吃力。一次,一个秃顶的中年男子过来搭了个手,说自己叫杨云。来自南充的他,以自己的热情博得了兰慧荣的好感。一到下班后,杨云偶尔会带她去外面吃顿小炒。晚饭后,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去逛街。杨云第一次牵她的手时,很自然地拉着兰慧荣说,“你这身衣服该换换了,老是这件。”她被杨云拉着手进了店铺,选了一件200多元的红色上衣。那晚,两人沿着街道走了一圈又一圈,在一家旅馆外面,两人停了下来。
兰慧荣曾经给丈夫打过电话。她心里的愧疚,常常随着那头总是喝酒打牌和先挂断的电话声音而消失。她后来不再愧疚的另一个原因是,有老乡私下告诉她,她丈夫在山西有一个女人,比她小3岁,老家是邻县的。
去了几次旅馆后,兰慧荣开始心疼钱。他们最后找到这个安置小区。“虽然屋子小,却很像是一个家。”他们向彼此坦诚了自己的家庭。相互约定是,尽量不要伤害到孩子。为此逢年过节时,他们不得不各回各家。兰慧荣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准备攒笔钱,“再等两年,就回去把婚离了,让儿子跟着我一起。”会不会跟杨云结婚?她说还暂时没这个想法,“担心结婚了没个好结果。”
延伸调查
很多“临时夫妻”结局并不好
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对聚居在成都周边的农民工进行了一番调查。按照农民工、省作协会员李秀洋的观察,很多农民工常年一个人在外打工,生活条件差,感情空虚,临时伴侣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他们的一些需求,“双方需要温暖和关怀,很容易走在一起。”
工地:丈夫托“侦探”调查妻子
在十陵一座工地上,30多岁的张某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张某和妻子从资阳来成都打工多年,前不久偶然发现妻子和工友杨某“走得很近”。为了寻找证据,他令人吃惊地花了1万多元,委托一家调查公司“破案”。一周后,调查公司拿来10多张他妻子和杨某在附近一座山头亲热的照片。张某酒醉以后,破口大骂妻子出轨,“艳照”一事由此公开化。妻子向他哭诉,结婚3年来,只过了一次生日。而杨某不仅送她礼物,还带去看电影,让她感觉“这才像是夫妻”。张某羞愧万分,最终带妻子离开。
旅馆:“临时夫妻”偶尔入住
45岁的李军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旁开了一家廉价旅馆,那里有5元一晚的通铺,也有二三十元的单间。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很多农民工长年单身在外,确实喜欢找“临时夫妻”做依靠。
“这类人容易分辨,他们登记时大部分只出示男方身份证。”李军说,如果是夫妻或者男女朋友的话,大多只住一晚,找到了工作就会走。但“临时夫妻”不一样,隔一段时间来住一次单间,有时“伴侣”还会变动。
反思:感情纠纷冲突频繁上演
49岁的李秀洋是一个农民工,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最近,他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之余,也在留意身边的“临时夫妻”现象。他形容这些种感情为“租来的爱”,并准备把它作为下部中篇小说的名字。
李秀洋身边就有一对中年“临时夫妻”,男方离异而女方有家庭,两人在工地外租房住。前不久,因为怀疑女方在外面有人,两人在市场外打了一架,还招来110巡警。
根据他的观察,许多农民工常年一人在外打工,生活条件差、感情空虚,临时伴侣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情感关怀和生理慰藉等需求,“很容易走在一起。”不过,因感情纠纷带来的各种冲突,在身边也频繁上演,很多结局并不好。
解决之道
新市民学校加强农民工婚姻家庭教育
有烦恼时,应该怎样安慰自己的配偶?家庭暴力能不能解决问题?应该怎么面对两地分居?……成都的农民工遇到类似家庭婚姻问题时,有专门老师可以支招了。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专门为成都市农民工展开教育培训的“成都新市民学校”,除了维权教育、情绪控制、怎么求职等课程外,婚姻家庭教育也是其中一项课程,教农民工如何跟自己的另一半相处,同时探索农民工的情感沟通,婚姻经营等问题的解决之道。
据了解,成都新市民学校是由成都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联合主办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学校,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
2012年年底,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工业学院教授王进鑫牵头组织了一次针对成都市服务行业青年农民工婚姻现状研究的调查,涉及1589名青年农民工,从婚姻基础、婚姻观念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探讨形成“临时夫妻”的原因。
在王教授调查的1589名青年农民工样本中,有16.5%的人承认有过婚外情,有10.2%的人承认有婚外性行为。调查还显示,如果有烦恼时,24.2%的已婚青年农民工“不能从配偶那里得到安慰”。“这导致在许多农民工中,形成畸形的‘临时夫妻’现象,也使得青年农民工离婚率增高。”王教授称。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青年农民工婚姻指导,政府或企业可以组织青年员工开展一些联谊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尽量提供机会,以促进他们婚姻稳定和健康发展。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实习记者 廖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