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叫了外号,青岛某高校大三学生张某和同班同学黄某起口角并爆发冲突。张某拿起啤酒瓶,猛击对方头部后,又持啤酒瓶断碴朝黄某颈部刺去,最终导致其受重伤昏迷4个多月,目前依然在医院接受治疗(本报曾报道)。5月22日,市北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宣判,被告人张某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在法庭上,后悔不已的张某当庭给父母磕头,连叹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更对不起自己伤害的同学。
回顾 文娱委员捅伤体育委员
被告人张某和受害人黄某是青岛某高校大三学生,二人是同班同学,而且都还是班干部,其中张某为班里的文娱委员,黄某为班里的体育委员,两人还在同一寝室住过两年,平时关系也不错。然而,2012年11月8日上午 ,因为黄某在公共场合喊了张某的外号,双方爆发激烈冲突。
据张某供述,去年11月8日8时许,他刚走进教学楼,便听到黄某在身后大声喊他的外号“蛋蛋哥”。经张某制止多次无效,忍无可忍的张某踹了黄某一脚。随即,黄某也不甘示弱“回敬”了他一巴掌。此时,双方都觉得没有面子,便相约去操场较量一下。来到操场后,黄某打电话要找朋友来帮忙。身体弱小的张某趁机拿起一个空啤酒瓶,跳起来朝黄某头部猛砸几下,瓶子被砸碎后,张某又用啤酒瓶断碴刺向黄某颈部,黄某应声倒地。随即,张某和同学将黄某送至附近的青岛市中心医院。
接到学校老师报警后,在医院张某被抓获归案,并对自己的犯罪过程供认不讳。
宣判 故意伤害罪被判9年
3月22日,市北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为了征求宽大处理,张某的辩护律师向法庭提交了辩护意见。“案发后,张某积极参与抢救被害人,并且具有自首情节;因被害人叫被告人外号,导致双方纠纷,最终酿成悲剧,被害人存在一定过错;被告人张某亲属积极为被害人垫付医疗费8万余元,赔偿被害人损失。”另外,张某的辩护律师还认为,张某系初犯、偶犯,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
5月22日,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宣判,张某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在判决书上 ,法院给出了从轻处罚的理由:“经查,被告人张某与被害人黄某原系同班同学,二人无宿怨,双方因为开玩笑而发生口角、厮打,被告人张某在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捡拾一啤酒瓶击打被害人黄某的头部、捅刺其颈部,致其重伤,捅刺后张某主动丢弃了酒瓶,并积极参与抢救。”不过,法院并没有采纳辩护律师所说的“张某系自首”的辩护意见。
现场 愧对父母跪地磕响头
当天上午 10时许,记者赶到普东看守所刑事审判庭时,被告人张某的亲属已经在旁听席落座了。跟3月22日开庭审理时相比,张某的父母都明显憔悴了不少,听到外面传来的脚镣声,两人迅速站了起来,并翘首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当法警将被告人带上审判庭时,张某父母忍不住老泪纵横。在法官宣读审判书的过程中,张某一直面无表情,但紧握的双手一直发抖。
法官宣布宣判结束后,部分亲属离开法庭,但张某的母亲和姐姐一直坐在旁听席不肯离去,“想再看他几眼”。等张某在法律文书上签完字后,张母接连喊了两声他的小名,张某向旁听席的方向望去。冲着母亲的方向,扑腾一声跪在地下,并使劲磕了一个响头。“我没事,你们回去吧!”看到这一幕后,现场一位女书记员当场落泪。随即,张某被法警带至审判庭外。为了能多看一眼儿子,张父、张母一直跟在法警后面,直到张某被带上警车。
探访 受害者母亲对结果不满
之前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截止到3月份,黄某的治疗费已经花去三十多万元。在得知判决结果时,受害者黄某母亲顾女士情绪激动、失声痛哭。她向记者表示,对于这一判决结果她非常不满。记者了解到,因为黄某还处于治疗、恢复阶段,暂时不能进行法医鉴定,而民事赔偿部分也只能等黄某病情稳定之后再依法进行。
在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黄某。“为了挣医药费,他爸爸回老家照顾果园了。”顾女士表示,因为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请了一个护工帮着照顾儿子。记者了解到,事发后黄某持续昏迷了4个多月,3月上旬才开始恢复意识。据医生介绍,因为当时大量失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造成部分脑细胞死亡,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真可怜,因为不能自己进食,每隔两个小时,他妈妈都会喂一次流食。”一位病友告诉记者。
顾女士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黄某的右臂已经能活动了。见记者来采访,黄某微微睁开眼睛,并努力抬起右臂跟记者打招呼。
对话 “我会照顾他一辈子!”
法庭宣判后,记者对张某进行了简短采访。
记者:对今天的判决结果有什么看法吗?
张某:不管判我多少年,都是应该的!我是罪有应得。
记者:对父母或者被害者有什么要说的吗?
张某:对不起他们。既对不起我父母,更对不起黄某(被害者)。当时太冲动了,我在里面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他(黄某)现在怎么样了。
记者: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张某:我会好好改造。争取弥补过错。出去后,我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如果有需要,我还会照顾黄某,哪怕是一辈子!这不是一句空话,以后肯定会这么做!
法官
五条司法建议送至高校
“曾经办理过一个案子,青岛某高校两位女研究生因为鞋子摆放问题发生纠纷,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法官梁志鹏告诉记者,研究生王某和李某住在同一宿舍。一天,王某将自己的一双鞋子放在李某的鞋架上,而李某在回到寝室后一看非常不高兴,因为一直以来两人关系就不融洽,很快由一开始的争吵上升为打斗。打斗过程中,李某将王某的一缕头发拽了下来。气急败坏的王某便将李某扑倒,咬到了李某的耳朵,最终导致李某耳朵一部分软骨被咬掉。“事发后,王某进行了积极赔偿,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梁志鹏说 。
“这种案例的发生,我认为大多数跟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关系。”梁志鹏告诉记者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一旦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就会面对之前从没有的问题。“比如,生活问题、人际关系等。此时,如果没有一个倾诉对象或者不能及时疏导,将会使心理问题越变越复杂,偶然的一个导火索就可能导致一场悲剧的发生。”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这起故意伤害案中,我们了解到案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被告人张某压力大、情绪失控所致。”办案法官梁志鹏告诉记者,张某在案发前因学业压力、同学关系、未来发展等问题时常处于焦虑、不安状态,但因情绪未能得到有效疏导,导致其异常敏感、易怒,此时同学黄某的一句玩笑话,成为他压力宣泄的出口,所压抑的情绪随之爆发。同时,黄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劝架同学的经验不足,最终酿成惨剧。
针对此案并结合近一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恶性案件频发的情况,为保障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月 22日,市北法院特向张某所在的学校送达了《司法建议书》,当天下午由该校副校长进行了签收。在《司法建议书》中,法官共提出将心理学纳入必修课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畅通多种心理援助渠道、建立学生情感互助志愿者队伍等五个建议。 文/图 记者 李保光(署名除外)
■分析
临近毕业季变身天之“焦”子
大学校园的毕业季近在咫尺,而面临人生转折点的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又是如何呢?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记者对驻青高校部分大四学生采访发现,即使工作已定 ,有的学生仍要承受适应社会、学会独自生存的苦恼。心理专家受访时表示,在就诊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中,社交障碍、感情问题、择业困扰以及抑郁症占了绝大多数。心理专家提醒,意识到出现心理疾病后应尽快到有资质的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就诊,切勿戴“有色眼镜”看待心理问题而导致讳疾忌医。
找到工作,依然有压力
对于面临毕业季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无疑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在青岛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大四的男生小胡,如今已经跟崂山区一家中法合资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高枕无忧。“刚从学校出去,很多事情感觉要从头开始,压力比较大。”已经开始在该公司实习的小胡接受采访时说,从自由的象牙塔到管理严格的企业,自己正在经历并不轻松的蜕变,此外,目前2000多元的月薪跟他的期望有一定差距。
“毕业后还要自己租房子,最近看了看,崂山这边租房太贵了……”小胡说,除了考研和保研的同学之外,其他大部分同学跟自己的状态类似,即将告别过去,却看不太清未来。“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更是一天到晚在外面投简历……”
大三学生,提前焦虑
在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读大三的小孙,还有一年多时间去考虑自己毕业后的去向,然而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脸上的的茫然、焦虑甚至超过一些大四学生。“我觉得不管考研还是找工作,现在都到了开始准备的时候了。”小孙来自济南,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她对岛城有了一定感情,但自从大二就利用假期在校外实习的她已经明显感受到在青岛生活可能要面对的压力。
“相比济南,青岛明显物价高,但收入可能很一般。”小孙告诉记者,自己也曾想通过考研“缓冲”一下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压力,但考虑到费用问题最终还是打了退堂鼓。“我现在就感觉,一个人,尤其一个女生,在青岛生活工作应该难度不小吧。”有些愁眉不展的小孙告诉记者,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已经出现过几次失眠。
专家:调整心态很关键
据媒体报道,今年我国有近700万名大学生毕业,这个数字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值,就业岗位并未相应增加的背景下,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从3月开始,每月都有十几个大四学生来咨询,主要是就业压力太大导致的。”青岛裕荣心理诊所相关负责人、国家精神科执业医师马森告诉记者,近年来,就业压力导致的焦虑在大四学生中非常普遍。
“一般是因为心理期望和现实不一致,面对落差和步入社会后的生存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产生。”针对这种情况,马森认为毕业生应及时调整心态,勿过于强调专业对口。“个人提倡从基层、一线做起,有条件的也可以自主创业。”此外,马森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可以及时接受就业技能培训以增加求职胜算,而进入职场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修正职业方向。记者 王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