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民营经济日渐声名鹊起,在齐鲁大地创造者属于自己的辉煌传说,淄博东岳集团更是众多闪耀星星中不可忽视的一家企业,其与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对氟利昂的国产化替代,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与上海交大联手攻关的氯碱离子膜更是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氯碱离子膜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未来能源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几十年来一直被美、日垄断。东岳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支持下,8年磨一剑,攻克了这一世界级科技难题,彻底结束了我国氯碱工业受制于人的历史,使中国氯碱行业从此有了“中国心”。
创建于1987年的东岳集团从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起步,与多数民营企业一样,无人才、无技术、无资金,他们只能在低端产品中艰难的跋涉。经过27年的艰苦创业,东岳成长为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并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东岳坚持自主创新,在新型环保制冷剂、氟硅高新材料、氯碱离子膜等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刚刚过去的2013年,东岳集团和很多企业一样,经受着国内外市场的严峻考验。东岳的绝大部分产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主导产品制冷剂、PTFE、氟橡胶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下降,面对异常严峻形势,东岳全体干部员工在新产品研发、增收节支、技改挖潜、市场开拓、管理堵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到了2013年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
2013年,是东岳新产品、新技术科研成果最多的一年,也是技术进步、工艺改造力度最大、成效最大的一年。东岳研发的离子膜现已大面积用于上海氯碱、中盐常州、苏化集团等近20家氯碱企业,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燃料电池膜研发上,去年11月份东岳与AFCC签订正式合作协议,联合开发燃料电池膜,标志着东岳与国际著名大公司戴姆勒(奔驰)和福特正式的合作,对东岳燃料电池膜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占领燃料电池膜欧洲和美洲市场,加快山东省及淄博地区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世界清洁新能源燃料电池车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东岳又成功开发和正在开发太阳能封装膜、钒电池膜、锂电池膜、污水处理膜、海水淡化膜等系列膜材料,目标是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功能膜材料基地。
新浪山东:咱们现在自己研发的离子膜在国外的应用销售情况现在是怎样的?外贸比重在整个的销售比重大约占多少?
李玉文:我们还在和戴姆勒以及福特公司一起研制中,他们的燃料汽车还在研究中,成功以后等到成本降下来就好了,现在还没实际要求,还没有进入到量产,到时候一辆5万美元的汽车价格会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