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小区居民抵制基站建设的事情不时见诸报端。人们抵制基站建设的主要原因,无非是担心基站会带来辐射,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可是,基站辐射到底有多大?对人体有没有害?可能大部分人都说不出具体的数字。为了让人们真正了解基站,解除对基站辐射的疑虑,近日,笔者搜集了相关信息,用具体的数字和实例,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电磁辐射是物质内部原子、分子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基站发送手机信号就是利用了地球的电磁场,把信号调制到一定的频率,借助天线发送出去。
基站辐射远小于电视机、微波炉
“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从现代化办公设备到家居中很多设备都会产生辐射,如电脑、电视机、微波炉及路由器等等,但由于在设计、生产、使用以上设备时已经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辐射对人体不构成危害,我们对此无需担忧,居住在基站天线附近的居民是绝对安全的。”据笔者了解,与电视机、微波炉相比,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很小。每个基站仅能覆盖一两公里的范围,因此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允许在城市密集区建设基站。
基站辐射到底能对人体产生多大影响?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对人体的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但人们有时混淆了“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概念,所以才会产生认识误区,也带来一定的恐慌。
其实,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除基站辐射外,电视机、微波炉、打印机、电脑、手机、吹风机等都会产生辐射。实验证明,这些电器的辐射功率都不大,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完全在安全范围内,能够影响的也仅仅是皮肤表面,而且只要不是紧贴着身体,对人体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早在1988年,我国就出台了电磁辐射方面的环保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规定:区域内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微波功率密度不得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比国外各工业化国家更加严格。以常用的GSM900频段为例,澳大利亚的标准是200微瓦/平方厘米,欧盟和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的标准是450微瓦/平方厘米,日本邮政电信技术委员会的标准是600微瓦/平方厘米。参照这些国外标准,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辐射强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基站的辐射为什么可以这么小?
移动通信是频率复用的蜂窝系统,每个天线只覆盖自己的区域,功率大了,便会干扰别的区域。所以,站点越多,每个站点的天线发射功率便越小。同时,距离基站越近,手机的发射功率越小,人体所受辐射也越小。由于每个基站承载的用户数量有限,所以密集区域必须多建基站才能满足市民的通信需求。这样一来,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基站间距离的缩短,基站的发射功率也就变的越来越小。另外据了解,高踞楼顶的基站其电磁波都是向水平方向发射,在垂直方向的强度几乎为0。随着运营商3G、4G的大规模商用以及高速网络的建设,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由于采用了CDMA(码分多址)和OFDM技术,使得基站所需发射的功率越来越小。
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基站辐射
在广大用户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基站数量越多,辐射强度越大。这也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一方面手机持有者希望移动通信基站越多越好,电磁覆盖越紧密越好,信道数越多越好,以保证自己的通话质量;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对基站的电磁辐射过分敏感,担心影响健康,阻止通信部门进行通信建设。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们应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身边的通信基站。
移动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象征。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多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是有限度的,避免因不了解相关知识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是对待基站电磁辐射的正确态度。
基站天线,确实无需谈之色变。
查看评论 0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