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要创新?这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创新必然是一个企业生存所必需的,杰瑞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创新的总基调。”“走近山东创造——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访团一路走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便是“创新”。杰瑞集团副总裁姜晓宝表示,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创新的源动力就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前进。
创新的激励源自分享
“创建美好的能源未来是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的梦想,为此,创新的脚步在杰瑞从未停止。”杰瑞集团董事长孙伟杰如是道。
在姜晓宝看来,创新在杰瑞的地位,已经形同空气,无所不在,润物无声般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创新的血液一旦有了自我造血功能,创新的成果便源源不断,带领杰瑞一次又一次攀上成功的巅峰。
早在1999年杰瑞成立之初,3位创始人,50万注册资金,这个位于烟台市的“小微”企业引不起任何注意。客观上看,与北京、上海等能源专业人才集中的城市和东营、大庆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城市相比,烟台并不具备石油企业发展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更无从谈起的,对于“小杰瑞”而言,要想生存,着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5后,杰瑞发展成为拥有18个子公司、5000多名员工、业务遍及61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油气田区域的国际知名上市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连续8年实现50%以上的增长,以43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位列烟台市33家上市公司首位,杰瑞创造的以“第一”“首个”、“最”等字眼为标签的成果更是数不胜数。
这种“裂变”式发展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籍?
“一切源于创新。”孙伟杰这样认为。
“创新的激励源自分享、感恩的企业文化。”姜晓宝这样回答。
为了营造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人文环境,杰瑞制定了完善的财富共享平台。除了构建涵盖月度、半年度、年度荣誉奖和金牌奖、轿车奖等众多项目的激励机制外,杰瑞累计奖励优秀员工轿车200多辆,总价值2500余万元。
让笔者颇感兴趣的一项激励机制,是被姜晓宝称为“管理小工具”的一项制度——“红黑事件”。“红黑事件”是杰瑞特有的一项管理制度。“红色事件”就是对每天大大小小的优秀事件予以通报表扬,并于当天做出奖励;“黑色事件”就是对员工的错误行为予以通报批评。
姜晓宝说,对于“主动公开认错是否会被嘲笑”的疑虑,杰瑞的回答是“谁都会有过失,但推卸责任、掩饰错误的行为,比错误本身更严重。”“红黑事件”让每个团队包括员工个人实现自我管理,明确倡导和摒弃的行为,也培养了员工勇于担当、组织行为公开透明的价值观。
“我还没被提过红色事件,但是被提过黑色事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着急开会忘记带胸牌,被提了黑色事件,还交了罚款,我们叫‘水果基金’。”提起这个例子,姜晓宝笑着告诉笔者,杰瑞管理者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并不是当了领导就能免于受处罚。
姜晓宝说,有了善于分享、感恩的企业文化,企业自然就会舍得分享给员工,从而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反之亦然,受到激励的员工也会反馈给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企业和员工在相互付出的过程激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凝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作为中国唯一为北美提供页岩气压裂成套设备的公司,杰瑞在北美市场站稳了脚跟,几乎是在世界站到了排头的位置。
据了解,北美市场是国际油田服务企业的大本营,自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北美的服务技术代表全球油气领域的服务技术潮流,要跟踪和把握北美的服务技术走向,杰瑞只有不断自主研发持续创新,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建立自主的油田服务技术体系,才能屹立不倒。
谈及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姜晓宝的回答依然围绕着员工展开,不管是在姜晓宝眼里,还是杰瑞眼里,“人”,始终是一切发展根本中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
姜晓宝说,杰瑞始终把人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坚信“企业竞争力的载体是团队,企业文化越健康,团队成员对健康文化的认同度越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因此,杰瑞高度重视员工的发展,着力加强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以“真诚”为基石的人文环境。
杰瑞还非常注重打造人才“双通道”发展平台。即在管理岗位之外,为专业技术人员搭建起涵盖十余个层级的发展通道,同时帮助每一名员工建立、完善、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人人都能公平获得发展机会。
“比如说,一个专业技术人才可能不适合做管理岗位中的总监、总裁等职务,但完全可以通过一定专业职级的晋升,获得与总监、总裁相对应的待遇和尊重。”姜晓宝说。
姜晓宝说,很多优秀的企业有自己创办的大学,专门用于内部人才的培养,杰瑞也有自己的内部培训机构—“杰瑞大学”。由六个学院和一个技术实验室组成的“杰瑞大学”,旨在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力提升平台,以提升员工素质和职业化素养为目标,细化专业和职能,建立任职资格体系,以任职资格标准牵引员工不断学习、改进。“在杰瑞大学,我们建立了‘导师制’,即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一名优秀老员工或管理者作为导师,提供为期至少三个月的交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