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人讨说法
尚未等到“成为政府扶持的对象”那一天,刘元彬此前租住的废旧厂房就陷入了产权纠纷。为保障农民工一元公寓不会消失,临沂市政府经过商讨决定新建一个公寓。
2011年11月24日,投资两千多万元、设计容纳1072人的临沂市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暨临沂零工市场开张,因为住宿收费仍为一元加之名字冗长,所以仍被俗称为“一元公寓”。
作为有经验的经营者,刘元彬参与了新公寓前期选址、规划等工作,并认为规划使用了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案。“当时投资选址,我是跟有关部门商议的,需要盖多少公寓等都是和政府商量的。”刘元彬说,当时不少领导也承诺让他管理新公寓,他还把“一元公寓”的经营方案上报给兰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但最终启用的新一元公寓管理人员中,并无刘元彬的名字。作为“补偿”,刘元彬以每年51000元的价格,中标了公寓内唯一一家超市的经营权,同时获得了公寓内三家食堂中一家的经营权。“但这根本都不挣钱。”3月27日,刘元彬在他那间十来平米的超市内,抱怨说,超市内几乎没有过十元的商品;至于食堂,则被规定毛利润不超过25%。
他向记者坦言,因为觉得不公,自己至今拖欠着租金和水电费未交。
据了解,新公寓的管理将由政府多部门参与。临沂市兰山区在公寓内设立由人社部门牵头,公安、城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为区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确保市场规范运营。
为保障公寓的公益性运营,每年临沂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50万元补贴。
虽然“政府承诺让我管理新公寓”的说法已无从考证,但刘元彬坚持认为,“要不是说过让我参与新公寓的管理,我为什么要把经营方案给他们,还要帮忙干那么久?”一提起这事,刘元彬就情绪激动。
刘元彬认为,在自己始创“一元公寓”的一年半时间里,这个劳务市场的知名度逐渐提高,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政府选择在他“一元公寓”的旁边建设零工市场,也是看中了这里培育出来的市场和人气。
他自认“被骗了”,甚至对财政每年150万元的补贴愤愤不平。虽然表示自己像参与公寓经营管理并不是为了钱,但他又说,“让我干的话,哪怕每年给我50万补贴,我也干的比现在好。”
重回马路市场
在政府版“一元公寓”规划中,占地面积32.31亩的建筑中,除了六栋公寓外,还有办公服务中心、劳务洽谈中心、餐饮培训中心、洗浴中心、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用工企业每天可进驻劳务洽谈中心,选择工人。
此前在受访时,新建的一元钱公寓管理人员曾介绍说,那里设有专门的瓦工、零工等六个洽谈专区,还有招工信息栏和电子屏。“不用走多远在公寓旁就可以找到活。”
但记者采访中却发现,目前多项配套设施几乎成为摆设。
3月27日清晨六点,临沂大雾。数以千计的民工拎着工具、水杯走出公寓,在浓雾中重新聚集到马路边。只要有车来,不管是不是招工的,也不管是不是亮着红灯,就都围上去,介绍自己,攀谈价格。
此时在新公寓内,曾经滚动显示着当地最新的招工信息的电子屏,则早已歇业。
而在开放了一段时间的公共澡堂,也早已关闭。已在公寓入住多时的费县民工老曹就摇头说,“哪还有洗澡的地方!?”不过,他也表示理解关闭澡堂的做法,“没办法,有人素质太低,好多人洗完澡顺手就把水龙头拧走了,你说咋整?”
老曹此前也曾在刘元彬的一元公寓内入住过,虽然对现在新公寓有着不少意见,但他还是认为,现在的条件比刘元彬那时候好多了,“起码是八人间,不再是大地铺了。”
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每天五点钟准时起床,拎着东西出门。“就在马路边喝碗热乎汤,来雇主了,赶紧上去看看。哪还有人到公寓里面去招工?”
尽管起个大早,但老曹还是没有遇到合适的雇主。上午九点多,他起身回往公寓。路上,他遇到了刘元彬,笑嘻嘻地问:“老刘,你那有活没?给介绍几个呗。”刘元彬同样嘻哈应付了几句。
中午时分,前往刘元彬经营餐厅的人又是寥寥无几。他再次向记者重申已经打定的主意,“能争取到公寓管理权就继续干,实在不行我就全部退出,重回建筑的老本行去了。”
看着同样鲜有光顾的超市,他觉得新的政府版一元公寓,已经彻底失去了风头,因为“已经好久没有媒体来采访,更没有领导来视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