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民生>正文

烟台两男童三个小时内先后坠楼 均有生命危险

A-A+2013年7月29日18:05大众网-齐鲁晚报评论

小明家人围在一起,听医生介绍病情。 本报记者 王永军 摄小明家人围在一起,听医生介绍病情。 本报记者 王永军 摄

  本报7月28日讯(记者 王永军) 28日,烟台市区接连发生两起悲剧,三个小时内,两名2岁男孩不慎从楼上坠落。从4楼坠落的小亮情况比较糟糕,存活几率渺茫。从5楼坠落的小明需要做手术且风险很大,目前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28日上午10点左右,毓璜顶医院急诊科送来一名小伤者,情况很危险。2岁的小明不慎从西南河路附近一栋楼的5楼坠落,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急救。仅仅相差两个多小时,急诊科在12点多又来了一名从4楼坠落的2岁男孩小亮。

  下午2点,在毓璜顶医院6楼神经外科病房外,记者见到了小亮的家人。十几名家人站在楼道内,表情都很痛苦。小亮的妈妈坐在楼梯转角的地方,已经哭成了泪人,几度昏厥,嘶声裂肺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有几位家人在一旁不停劝慰着。小亮的爸爸也哭红了眼睛。期间,他还一度跪在妻子旁边,与妻子相拥而泣。

  “事情太突然了,大家都难以承受。”小亮的爷爷告诉记者,小孩子特别可爱,和他的感情也特别深,没想到在家里出了事。小亮爷爷介绍说,今天是周末,大家都在家里聚会,一个没注意孩子就爬上了窗户,结果从4楼坠落。

  通过小亮家人间的交流记者了解到,小亮坠落的窗户平常是紧闭着的,也没有安装防护网,不知怎么的突然间就发生了悲剧。下午3点左右,小亮从神经外科病房转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在重症监护室门口,记者见到了另一名坠楼男孩小明的家人,小明的父母和家人都蹲坐在地上,神情很痛苦。小明的一位伯父告诉记者,小明一家租住在西南河路的一栋楼上,中午的时候,孩子不慎从5楼坠落。

  “两个孩子当中,小亮的伤势更为严重,存活几率渺茫。”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修春明医生介绍说,小亮脑干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还伴有硬膜下出血的症状,情况特别危险,目前还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修春明说,小明脑部出血,颅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但是手术的风险较大,愈后情况一般也不是很好。现在情况还不能确定,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奖励线索人刘女士100元

  孩子对危险没概念,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近来接连有孩子不慎坠楼的情况,环海幼儿园老师童新杰认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有很多大人看护,孩子本身缺乏安全方面的教育。而小孩子天生有攀爬的天性,不少孩子对高度没有恐惧感,认识不到高处的危险,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家长一个疏忽就容易出问题。

  除了攀爬之外,家中带电的插座、裸露的电线、尖锐的刀具和玻璃器皿、茶几桌角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之外,应该从小就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对危险有一定的预测性。家长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会给他们造成危险,并让孩子学会远离这些危险。

  存在监护盲区,家长一疏忽容易出现危险

  据有关媒体统计,2008年至2013年全国公开报道的50起儿童坠楼事件,有29起是6岁及以下儿童,有23个案例发生时,孩子独自在家。

  对此,环海幼儿园老师童新杰说,即使小孩子懂得对危险的预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屋内,尤其不能反锁家中,否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危险。

  “照看好孩子是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表示,现在不少儿童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就是监护人的缺席。每一起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背后,总有监护盲区的存在。这位专家说,国内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不能让12岁以下的孩子无人陪伴,但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此外,童新杰还建议,有小孩子的家庭,都应该在阳台、门窗等处安装防护网或其他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查。此外,窗台附近尽量避免防止能攀爬的椅子、沙发、床等物品。

  禁止儿童单独在家能否入法

  据悉,美国法律规定,不得将12周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家中。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也规定,父母不得将未满7周岁的孩子长时间单独留在家中。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也有不少烟台市民呼吁在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引入类似规定,建立监督的机制,由相关部门及时给予干预。

  对此,山东省信谊律师事务所的刘昌辉律师认为,不得将儿童单独留在家中的规定听上去确实不错,但可操作性比较差。刘昌辉说,国内还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及家人都要出去赚钱养家,有时候迫不得已只能让孩子单独在家。即使做出了这样的法律规定,可一旦父母违反规定,如何处罚才能不累及孩子,这也是个问题。

  因此,建议父母在外出时,最好指定人来监护未成年的儿童,可以让亲戚朋友、社区或者学校代为履行监管职责,解决在职家长工作日无法看护孩子的难题。

  本报记者 苑菲菲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