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东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推进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营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进入“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目标。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牢牢把握住主题主线,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品牌打造、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重点产业和产品为链条、非公有制企业紧密配合的产业集群,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争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文化强省新跨越的征程中发挥了重要生力军作用。
据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颜世元介绍,民营经济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13年,全省实有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97.4万户,注册资本金27201.3亿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金的96.3%和54.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相比居中游偏上水平,增势相对良好。近年来,随着山东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民营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系合作的密切,涌现出东岳集团、华泰纸业、圣泉集团、金城实业等一批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拥有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增创山东科技支撑新优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经济已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以外的广义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40%以上。山东经济发展的增量部分,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民营经济。2012年山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4.7%,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3.9%。
民营企业多白手起家 创业虽难坚持不言弃
此次媒体行参观的企业,大多是白手起家创立的,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创业初期所历经的种种艰辛却仍历历在目。淄博东岳集团创建于1987年,是从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起步,经过27年的艰苦创业,才成长为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200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东营昊龙集团董事长袁廷树的创业经历尤其丰富,之前和妻子卖过驴肉,还成为招远玲珑镇科技副镇长,后来响应当地政策回乡创业,企业发展到今天,已有员工7200人,总资产68亿元。华泰集团如今已经是集化工、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但在1979年成立之初,仅有56万元资产和一台破旧的小纸机,在初期的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华泰集团经历了没市场、没资金、没原料、没技术、没人才等困局,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经历诸多困难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民营企业,虽诸多不易,却也恰逢好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使得他们大浪淘沙,成功应对各种难题,屹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民营企业发展历程来看,能够发展到今天,得益于他们在科技创新上的大力投入,只有坚持创新,企业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生机活力。东岳所从事的氟硅材料产业,是国防、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以及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关键材料,因此,其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公司牢牢抓住这一机遇,自觉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国家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整合人才和技术资源,全力打造了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产业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并在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拥有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连续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东岳与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对氟利昂的国产化替代,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金城集团下属子公司金城医药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趋势确定了“大医药、大健康”的产业定位,以“打造具有金城特色的医药产业链”为目标,坚持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领域、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运行质量的指导思想,灵活运用“三种发展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及经营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快从传统头孢类医药中间体企业向高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和终端制剂生产企业的转型。华泰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十五”以来,先后投资100多亿元,从德国福伊特公司引进四条高档新闻纸生产线,其中45万吨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新闻纸纸机,整个工艺流程实现了水的全封闭循环利用,吨纸仅耗8方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山东的非公有制经济有着良好的禀赋条件和多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近年来也一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持续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增速趋缓问题开始凸显,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山东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户数偏少,资本实力不强,从业人员数量较少这些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有的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不够坚定;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尚不尽如人意,政策体系不够完善,调查显示,64%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民间投资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落地”。对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省份如浙江在减税减负、政府采购、人才支持、土地保障等相关政策,山东的步子迈得不够大。
相比外部环境,人才短缺、资金匮乏、创新乏力以及企业家本热发展激情不足,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高端人才更是严重短缺。有的企业反应,企业急需引进高层次金融财务和外贸意向人才,一听说企业在县级,就取消了意向。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近年来信贷规模缩减,致使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商贸、建筑、制造等传统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涉足不多,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大多数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匮乏,能力较弱,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今年是山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年、机遇年,6月下旬,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年底前,山东将承办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两个会议”,将其作为倒逼山东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来抓。12月份,山东将举办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助推山东“转调创”投资洽谈会,努力推动民营企业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交流合作,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提升山东民营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倒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山东省工商联和省对外交流合作商会也将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提升山东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