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区域经济>正文

山东地炼有望获原油进口权

A-A+2014年1月2日07:53大众网-齐鲁晚报评论

  原标题:山东地炼:草根要PK央企

  国企改革总方案出台在即,躺在手术台上的中石油等待被拆分,在它身后,还有电、气、水、铁路等一系列等待“手术”的国企、央企。正像张军期盼的那样,山东地方炼厂苦等了几十年的原油进口权问题迎来了曙光。

  见习记者 陈川

  国企改革总方案出台在即,躺在手术台上的中石油等待被拆分,在它身后,还有电、气、水、铁路等一系列等待“手术”的国企、央企。

  从山东地炼这一生存样子可以看出,只有放宽准入制,市场竞争才会充分,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才能体现资源配置优化,才能让那些草根和国企央企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提起“两桶油”,张军(化名)是又气又怕。作为一家山东地方炼厂的老员工,“两桶油”是他过去几十年职业生涯中绕不开的话题。

  上世纪70年代,东营、滨州等胜利油田的采油区陆续成立了几家县级炼油厂。一直到1998年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成立前,这些隶属于山东地方政府的炼油厂与油田、大型炼油厂都相处融洽。

  两大集团成立后,很快就着手对地方小炼厂的清理整顿。2000年,全国清理整顿100万吨以下炼油企业,共保留82家,其中山东占了21家,为最多省份。

  张军所在的县炼油厂是21家之一,算是从鬼门关里被拽了回来,但活下来的地方炼油厂两头受制于人。

  垄断市场也是个市场。原油不给了,就用人家炼过一遍的燃料油;火车不让用了,就抱团去谈判;产品卖不出去,就发展自己的加油站;国有体制干不下去了,就改制成民营……

  这十几年里,张军做过采购、管过销售,但无论做哪样工作都是和两大集团做生意,可谓受尽了挫折。但他却敢怒不敢言,“两大集团力量太大了,地方炼厂只有合作才能生存”。

  这十几年,山东地方炼厂就这么走了过来,如今,有6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00年时山东地炼炼油能力才1000万吨/年,到2012年末已达到1.02亿吨/年,占全国地方炼厂产能60%以上。

  然而吃不饱却是个长期困扰山东地方炼厂的生存难题。与每年1.02亿吨的产能相比,山东所有地方炼厂每年只能拿到的原油指标只有179.3万吨,还“不够塞牙缝”。

  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原油进口国,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一直为央企专有。中石化、中石油系统之外的企业若进口原油,必须持有两大集团出具的证明海关才会放行,铁路才安排运输计划。

  山东地方炼厂要维持生计,只能进口燃料油。这是一种渣油,可以提炼出一部分成品油,但加工成本要比用原油每吨高出约上千元,油品质量提升空间也十分有限。

  正像张军期盼的那样,山东地方炼厂苦等了几十年的原油进口权问题迎来了曙光。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83号文件,指出“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目前,约有1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正在落实之中。

  张军说,山东地方炼厂早就具备原油的大规模深加工能力。长期以来,禁止进口原油就像个镣铐一般死死绑住了山东地方炼厂,也限制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

  如果地方炼厂获得原油进口权,企业将获得公平的市场地位,可以打破国内石油市场的垄断。同时,民营资本的力量还会通过原油进口权延伸到国外,进入全球石油开采领域,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也将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