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张家然 济南报道
经过再三推迟,柴油车升级国Ⅳ排放标准的期限将至。今年年初,环保部发文称,自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
在汽柴油质量升级过程中,炼企不仅要上汽柴油加氢处理、汽油吸附脱硫等装置,还需配套建设制氢、硫磺回收、溶剂再生、污水处理等环保装置,投资动辄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卓创资讯统计显示,今年山东地炼一次常减压加工能力有望达11335万吨,尽管当前地炼开工率不到四成,但汽柴油资源供大于求现状愈来愈突出。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东营华联石油化工厂、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等几家炼化企业已经派业务员去苏浙地区开发大的贸易商。1日,山东省工商联石油与清洁燃料商会秘书长金涌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摆在山东地炼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技术升级所需要的资金和更大的市场需求。巨额成本投入
卓创资讯调油市场分析师秦文平告诉导报记者,油品质量升级需要持续的设备淘汰、更换、改造等,巨额成本的投入是当下炼企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很多炼企面临亏损的压力,如果还要同步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油品质量,企业咬牙才能度过。
导报记者了解到,中石油和中石化及中海油旗下的新建炼企及老炼企改扩建项目,纷纷考虑到了原油劣质化以及环保要求提升这两方面的问题,采用世界主流炼化工艺,配套建设先进的汽柴油加氢及 脱硫环保装置。但这动辄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对多数中小型山东地炼企业而言,却很难承受。
秦文平表示,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作涉及炼油生产线装置结构的调整,要按原油性质和产品质量要求系统性设计,优选技术方案。选好后还要开展工程设计、设备采购以及施工等工作,真正投产需要2-3年时间。此外,炼油装置中部分核心设备制造周期很长,如很多炼油企业要生产达标油品,必须借助加氢装置反应器,其制造周期就长达18个月。
山东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认为,地炼企业的原油配额非常少,多以进口的重质原油和大量燃料油为主要生产原料,必然导致生产的油品品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油品质量升级标准。山东地炼企业要想继续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油源问题,使之能够稳定下来,适应现有装置的生产,否则必然被淘汰。
“国务院有关油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发布后,地方炼油企业面临两难选择。”金涌认为,大企业实力雄厚,为实现油品升级目标,每年能拿出相当于其年利润额的一半做投资。但是,对于本来就在夹缝中求生的地方炼油企业而言,油品质量标准一再升级,投资需求不断增加,无异于雪上加霜。拓宽零售网路
有关数据显示,将汽柴油标准从国Ⅲ提升到国Ⅳ,每吨成品油约增加成本160-200元。根据最新油价数据显示,在实施国Ⅳ标准的广州、上海,93号汽油价格分别为7.44元/升、7.50元/升,比实施国Ⅲ标准的武汉高出近0.4元/升。而在实施京Ⅴ标准的北京,92号汽油更高达7.56元/升,比武汉93号汽油的价格也高出近0.4元/升。
“汽柴油质量升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集团)董事长张成如表示,一旦山东大面积按照国Ⅳ标准生产,对地炼企业而言,原本就不大的成品油市场空间将更为狭小,不升级的企业将面临被清退出场的命运。
“面对双重压迫,只能选择薄利多销。”秦文平认为,炼企产能过剩,汽柴油产量还是继续增 加,中间环节缺乏投机操作,传统销售区域已经比较饱和,只能向终端和新的地区发展。
近期,山东炼企对终端加油站的建设、租赁、收购亦紧锣密鼓进行,部分炼企下属加油站已达100家以上。同时,除传统销售区域外,山东地炼企业销售网络也开始向京津、苏浙沪、西南等地渗透。
“这也是无奈之举。”金涌表示,产能过剩问题不只在山东出现,只是山东作为炼化大省,更为严重而已,所以拓宽现在的零售渠道,到底能带来多少改善,尚难以定论,但是短期内肯定会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