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隋翔宇
本报通讯员 曹全英
日前,蓬莱汇洋食品有限公司从当地一家银行成功拿到了4000万元的贷款,在这宗贷款业务中,“海域使用权”成为了该公司的特殊抵押品。时下在烟台,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这一新型金融业务正方兴未艾。不过,因为多数人对其还比较陌生,它在烟台蓝色经济大潮中掀起的涟漪也显得有些“悄无声息”。
新兴业务增势明显
“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主要从这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中国银监会烟台监管分局副局长于海介绍说。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于2006年便出台了《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但并未对抵押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山东省在2011年出台《山东省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对抵押贷款的范畴、申请条件、办理条件等进行了明确,才使得这一业务在省内的开展有了具体的制度规范。
作为海洋大市,烟台市在开展这一业务上优势明显。据了解,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在2012年9月底前便已确权海域2891宗,确权海域面积达到6.3万公顷,确权项目共涉及围海、筏式养殖、底播增养殖、人工鱼礁4大类。“海洋开发项目投入大、产出高,这些用海产业旺盛的资金需求是推动此贷款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于海说。
中国银监会烟台监管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烟台辖内共有11家银行机构开展该项业务,贷款余额102481.54万元,较年初增加17830万元,增长率为21.06%,较去年同期增加20368.54万元,增长率为24.81%。全市累计抵押海域使用权面积23190.55公顷,较年初增加590.62公顷,增长率达到2.61%,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大规模开展仍有限制
不过,虽然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与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相比,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看起来只是个“婴儿”。目前烟台市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了102481.54万元,但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例不到0.3%。用于海的话来说,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仍处于“试水”阶段。
养殖类用海的零散经营是限制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大规模扩展的重要因素。工商银行海阳市支行信贷科科长于庆峰从事该业务已有些时日,据他介绍,海阳是烟台辖内海岸线最长的县市,但该市银行业机构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的信贷主体大部分为零散的养殖户,贷款额度较低,成规模的企业仅有一家。
而海域使用权的价值评估也是一大难点。目前,对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缺乏具体办法和专业评估机构,只能参照房地产和土地资产的评估办法,一些机构虽有评估资质,但也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支撑,使得贷款主体和银行之间在评估结果上无法达成一致,妨碍了该项业务的发展。
“海域使用权的特殊性还体现在抵押设置上。”于庆峰说。据介绍,海域使用主要分为养殖用海和工业用海两大类。养殖类用海的承包费一般为每年缴纳,一旦某年未缴清便失去使用权,其使用权证上载明的产权人将不是真正的产权人,海域抵押责任将难以落实。而作为临海工业、港口物流等工业用海行业来说,海域使用权与临海土地使用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摒弃临海用地,单独只将海域进行抵押并没有实际意义。诸多因素的交织,也使得不少银行在开展此项业务时顾虑重重。
依托蓝色经济前景看好
于海认为,解决海域使用权的变现难题的关键,在于为银行抵押物变现找到“下家”,从而解除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对此,建立专业的海域使用权评估机构、服务中介,或许是解决问题之道。
目前,在烟台市牟平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大楼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连同附近在建的海洋经济总部基地、海洋创业服务大厦,未来这里将成为当地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不仅如此,在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提出的“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战略中,“一极领先”就是依托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和保税港区滨海区域,重点打造和优先发展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
“随着烟台蓝色经济的持续发展,涉海产业将由简单水产养殖业向技术和资本型产业扩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支持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发展前景总体来说比较乐观。”于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