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98千米山路,坚持“路绕树”,保留“路中树”

  大千佛山绿道有4912棵“钉子树”

  本报济南讯 12月14日,济南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联通二期工程通过验收,千佛山周边建成了98千米长的绿道。作为上山健身休闲的便民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资源“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不让一块石头下山,修路为苗木让道,4912棵“拦路树”留在了路中间。

  12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联通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来到兴隆山鹅头岭一带。新修的登山步道在陡峭的山坡上蜿蜒,毛石碎拼的步道中间,矗立着一排柏树,大的有碗口粗,小的只有拇指一般细,每棵都预留了树池,里面铺了小石子。“大小都是棵树,几个月就能修一条路,但侧柏长这么大得几十年。如果伐了,心疼!”干了一辈子园林工作的潘丕旗说,修绿道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上山赏景,山石苗木如果破坏了,等于毁了景。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完全摒弃了“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老思路,山上的苗木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坚持“路绕开树”,实在避不开的,就把“拦路树”留在路中间,人绕着树走。

  在帅旗峰附近,记者注意到,原本可以取直修建的步道,绕了几个大弯,目的就是避开相对茂密的树木。“这样肯定增加了不少成本,施工难度也更大。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是我们施工之初就确立的原则,只能这么干。”施工方负责人济南百合园林集团工程部部长李成凤说,施工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用绳子来回拉了好几遍,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对植被苗木影响最低的方案。

  翻过两个山头,走了4200多米的绿道,记者一路数下来,像这样保留下来的“钉子树”侧柏多达718棵。李成凤介绍,不但保留了这些“拦路树”,施工中还新增了270多棵白皮松、五角枫、黄栌等乔木,以及数千株灌木、2000多平方米植被。

  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的98千米大千佛山绿道上,有4912棵“拦路树”变成了“路中树”。前来登山的李明说:“这路修得用心了,人给树让路,让出来自然美,体现的是生态保护意识和城市文明,也算是一景。”

  留下来的树木全部用毛毡布裹了起来。潘丕旗说:“这是临时保护措施,山上施工没法动用机械,我们用广西的骡马队往山上运石料,怕碰伤了树,按要求各施工单位都用毛毡布和杉木杆做好保护。”

  山上不缺石头,但施工原则上不动用山石,更不允许一块石头下山。在一处名为双尖山的险峻山体前,900米长的步道改走了半山腰。潘丕旗介绍,如果直接修过去,势必改变原有的山体岩石风貌,人工的痕迹太重,于是把这一段原始自然状态保留下来,喜欢登山的驴友还可以继续攀爬。像这样的“避让”在大千佛山绿道建设中并不罕见。另一处陡峭的山坡上,用12米长的悬空栈道替代了台阶,方便游人的同时,也给小动物预留了通道。李成凤说:“我们还尝试在树林里隐蔽处安放了15个鸟窝,用杉木杆下脚料做了几个松鼠窝。让动物和我们做朋友。”

  据介绍,整个大千佛山风景区的绿道系统覆盖联通十几座山体,是济南城市发展新格局之“中优”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方便市民登山健身休闲,又兼具部分防火护林功能,在建设与生态保护中,努力去取自然与城市的“最大公约数”。在兴隆山鹅头岭附近有一个村民遗留多年的祠碑,绿道建设时专门让了出来。金鸡岭—卧虎山上有部分济南战役时的工事遗址,也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让人们留住记忆和乡愁。(大众日报记者 赵国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