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二十年,鱽鱼拨开时代的雾浪,重归黄河入海口。

  一条成年黄河鱽鱼近日现身黄河口,引起广泛关注。这是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鱽鱼活体。这也让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前沿。

  鱽鱼是黄河洄游鱼类的代表,黄河河口就是其主要栖息场所。每年初春,鱽鱼从黄河口溯游而上至东平湖产卵,鱼苗经孵化、育肥后,再沿黄河顺流而下入渤海生长。受黄河径流断流等因素影响,自90年代至今,黄河鱽鱼已无捕获记录。

  此次出现,不仅让鱼类生态学专家和市民们欣喜不已,更是山东全力谱写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写照。

  作为在山东绵延628公里后奔腾入海的黄河,对山东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黄河流经山东9个设区市的25个县(市、区),河道约占黄河总长度的11.5%,流域面积1.363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8.7%,流域人口5427万,占全省总人口54%。

  黄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黄河保护”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报告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

  在万千凝视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跃成为国家战略。对于正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来说,捧住了母亲河奔涌不息的河水,就是握紧了全省高质量发展“蓝图”的绘笔。

  近年来,山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将重要区域、脆弱区域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力维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起来,实施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大大提高了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完整性、连通性。

  说到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都需要久久为功,只有扛起始终如一的责任担当,才能让黄河鱽鱼的身影永远跳跃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龙门”上。(文/李明)

  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