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师东路的人行道上,每一天阳光照射的午后,总能看到一位环卫工搀着一位老人在此散步,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画面十分温馨。这互相依偎的身影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62岁的儿子

  和82岁的母亲

  一身橙色的环卫服,经日晒风吹后已经黝黑的面庞,脸上总带着淳朴的笑容。这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经过了耳顺年纪的吕守庆。初见吕守庆的时候,他正拿着扫帚低头在山师东路北段专心捡拾垃圾,到了秋天,一阵风刮过就随处掉落的落叶增加了不少工作负担。

  吕庆守是历下区的一位保洁员,已经62岁的他八年前从南山柳埠镇来到历下。和他一起来的,还有59岁的妻子陈守美。两口子都是从事保洁工作,吕守庆负责的是山师东路从北口到10号左右路段的卫生保洁,而妻子则承担着山师东路上一间公共卫生间的保洁工作。两个孩子都到了不用操心的年纪,年迈的母亲也在老家身体康健,两口子就索性在公厕旁的一间不大的小屋居住,生活过得平淡温馨。可就在三个月前,母亲一场突然的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

  “你说每天我带着出去走走的,那就是我的母亲。”

  故事得从三个月前说起。“三个月前吧,我母亲得了急性脑梗,非常突然。”他缓缓地说,“以前她身体特别壮实,虽然已经82了,但都自己扫地,自己做饭,一下子就得了这个病,太急了。”对于已经习惯了母亲健康模样的吕守庆来说,医院的这个结果让他难以接受。“从以前好好的,得病之后嘴也歪歪着,说话也听不清,很担心很害怕。”说到这,吕守庆有点哽咽,他咳嗽了一声,眼眶有些湿润了。“得病之后,我和我弟弟就把她接过来了,这样也方便照顾。”吕守庆有兄弟姐妹4个人,农村家里,男孩要担当的更多些,母亲在自己家待半个月,再在弟弟家待半个月,姊妹两个不时来探望,吃穿用度样样不缺。“这三个月,已经住了两次院了。”吕守庆说。自己和妻子、弟弟和弟媳都是环卫工,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四千多,可两次住院的钱就已经三四万了。

  给老人穿衣把尿

  已经成了常事

  在山师东路一间公厕的附近,一所10多平米的小屋就是吕守庆两口子的家。正值上午时分,温暖的阳光洒在小屋门口,门口放着一张凳子,凳子上放着软和的小被子,吕守庆82岁的母亲正坐在上面晒太阳。屋内,妻子陈守美在清洗前一天婆婆刚换洗下来的棉裤。“得了这个病之后,她自己大小便也有点没意识了,只能我们估量着时间让她尿,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就尿裤了。”陈守美手中正在清洗的棉裤,就是老人不小心尿了以后的脏裤子。“昨天买了条新的棉裤给换上了,这条还长点,也保暖也舒服。”

  在这个面积并不大的家里,锅碗瓢盆、电视洗衣机一应俱全,小屋被大大小小的家具和日用品堆得满满当当,倒也让人觉得格外有过日子的温度。“洗衣机是我小姑子给买的,但是后面的水管子不大方便,我也没用,就用手洗洗就行。”陈守美是公厕管理员,除了不定时收拾公厕卫生的时间,其他的时候她就在家里照顾照顾老人,收拾收拾家里。

  正洗着衣服,保洁队长来到了家里,得知记者来意后,夸赞一个劲儿的停不下来。“他两口子可孝顺了,还有他弟弟两口子,老人说啥都听,特别好。”队长说,“每天早晨6点起来,儿媳妇先给老人冲上一碗鸡蛋汤,再给穿上衣服,扶着上完厕所,把屎把尿,每天都这样。”

  淳朴的陈守美不善言辞,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在她看来,给老人穿衣、擦屁股这些事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也根本不值一提,“现在她也使不上劲,能照顾的我肯定得照顾,都是应该的。”

  “医生说了

  这么走走对她有好处”

  中午十点半,吕庆守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打了份午饭,他匆匆赶到了家里。今天中午,妻子烙了韭菜饼。

  热腾腾的韭菜饼出炉,吕庆守和妻子赶紧给母亲放到了手里一块,一家人就着打来的菜吃了顿热乎饭。边吃饭,吕庆守也和母亲聊着天,说说今天工作时候又遇到了哪些新鲜事儿,母亲搭着话,笑容洋溢在脸上。“她耳朵也不大行了,得大点声说话才能听见。”吕庆守指着母亲告诉记者。

  “出去走走吧?”吕庆守大声问,母亲点点头,在他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外面艳阳高照,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一点也不冷。吕庆守小心翼翼地扶着母亲,又拿起拐杖放到母亲手里,两个人互相搀扶着,一步步出了家门。“平时就是走走山师东路,她走不了太远,时间长了容易累。”吕庆守说,“医生说了,这么走走对她康复有好处。”吕庆守小心扶着母亲的手,一点也不敢马虎。“平时我弟弟有空的时候,也会来陪她走走。”

  “您觉得儿子咋样啊?”散步的过程中,记者问起老人,“对我都很好!都很孝顺!”老人说着,“我得病了,弯不下腰也够不着,亏着我儿子媳妇了。”老人眼角泛起泪花,偷偷抹了去。

  “自己的老妈,她养了咱这么大了,老了就得照顾她。”吕庆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两个人慢慢走远了,远处的太阳,将他们的背影拖得很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