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信仰的意义是什么?9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做客第163期齐鲁大讲坛,以“无神论与唯物史观”为题,向受众解读信仰、唯物史观等内容。本次大讲坛由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孙书文主持。

  讲座开场时,主持人孙书文就点出,本期讲座的题目看起来高大上,其实这个问题关乎信仰,关乎大是大非,关乎世界观、人生观,离我们很近。

  信念是什么?李德顺说,信念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抱有坚定信任的心理状态。信念非常多,但是总有一个最高的、总的信念,把所有的信念都能够统一起来,指导指挥,有时遇到具体事还创造信念,这样统帅一切的信念,叫做“信仰”。

  李德顺说,在已知的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知识、用理论,用它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生活:但面对未知的范围,就凭脑子里的信仰和信念,去决定我们的态度。

  “所以人类的信仰往往越是在知识不到的地方,越显出它的作用。”李德顺说,人不能没有信仰,但是信仰什么,又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按照唯物主义和科学的精神,用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而不是去找世界之外的因素来说明世界,称为“无神论”;另一类认为世界本身和人本身都没办法回答问题,只有寻求在世界之外的万能的最高的终极的神秘力量,一切都用它来解释,由它来安排,此即“有神论”。

  在李德顺看来,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本主义信仰相对超前。从周易开始,就表明中国人信仰天地,特别是天。人们把人所能想到的一切最有力量、最聪明、最高尚的东西,都用天来代表。所以中国自古喜欢拿天地做根据。

  李德顺说,古人还悟出个道理,天的眼睛就是通过老百姓的眼睛看,天的耳朵就是通过老百姓的耳朵听。天其实就是人,而且就是所有的老百姓的人心。从信仰角度来讲,这样的说法实际是很先进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了自己以人为本的信仰风格。

  李德顺说,他主张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它的长处,克服它的短处,形成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信仰方式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