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2018年的高考结果在各省陆续公布,975万考生的战场从考场的试卷,转移到志愿填报。又有多少会拿到心仪大学的入场券?

  北京不是第一,这个城市的一流大学录取率更高

  一流大学录取率在各地表现出较大差异,与大众印象所不同的,最容易上一流大学的地区并不是首都北京,而是天津。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由42所一流大学、140所高校的465个一流学科组成的“双一流大学”名单,自此“双一流”大学录取率也成了衡量各地教育水平的一个新标杆。

为什么“低调”的天津能在一流大学录取率上占尽优势,超过上海甚至是北京?为什么“低调”的天津能在一流大学录取率上占尽优势,超过上海甚至是北京?

  生活成本低于北京,高考录取率高于北京,天津一度被认为是“高考天堂”。2018年5月,天津市曾公布“海河英才”人才引进计划,针对全日制高校毕业的学历型人才,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即可“零门槛”直接落户。

  这一重磅消息让排队落户天津的申请者挤爆了网上报名的服务器,手机端报名入口“天津公安”APP一度突破30万的下载量 。面对井喷式增长的落户申请,天津市政府在人才新政出台后的96个小时后,开始对该政策进行“打补丁”,对准迁条件做了更高的要求,排除了只为落户和享受户籍红利的申请者。

  千辛万苦求落户的背后,是经历过高考的知识分子对分布不均的教育资源的渴求。

  而细看作为高招录取“分子”的录取人数以及“分母”的报名人数就不难发现天津的“得天独厚”是怎么进化来的了。

  受地域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影响,除了重庆以外,直辖市的高考报名人数相对较少。天津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不到6万,比起诸如河北、山东动辄40万考生报名的高考大省,天津从考生数量上的竞争就要小很多。

  各高校确定招生计划的方式则沿袭了1949年以后不断完善的“分省定额”制度,即“国家宏观控制总量,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预测,以及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 况自主制定分省(区、市)招生名额的办法”。

  有观点认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教学资源越丰富的地方,国家分配的招生数额就会更大。因此,天津凭借其雄厚的的经济、教育基础获得了较多的招生名额。

  放眼看去,在这些直辖市里,除了天津之外,一流大学在北京的录取比例为4.8%,上海为4.42%,重庆为2.39%,都以明显的优势超出了全国平均的1.88%。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地方会有更多的高校录取名额,而这些优质生源又会反哺当地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发展闭环。

  为了给予来自欠发达地区的、竞争激烈的考试大省的考生以公平录取机会,打破区域性教育发展的闭环,很多人对于促进高考录取公平提出了建议,其中对于出卷形式改进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对“全国高考统一试卷” vs。 “各省自主命题”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虽然录取率相差甚远,但体现在录取分数上,各地相差却不太多。高考试卷是否应该全国统一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认为全国高考应统一试卷的声音说,统一命题可以衡量全国的考试水平,消除掉考生因地区差异导致的“高分落榜”的现象;认为应该各省自主命题的声音说,“一刀切”的政策忽视了各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来说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

  目前,我国采取全国卷和地方自主命题相结合的折衷方案。三个区域各自使用全国A、B、C卷,另有部分地区自主命题。

  不同的考卷分区和录取率有怎样的联系?

  从图中不难发现,全国卷各卷考区内的一流高校录取率差异不大。 而各地自主命题的地区的平均录取率则高出全国卷考区一大截,而且一流高校录取率最高的天津,北京和上海均采用的是自主命题的形式。

最爱本地生的是这两所广东高校,清华北大差得远最爱本地生的是这两所广东高校,清华北大差得远

  高考是否分卷之外,另一个维度的公平:高校招生的“属地化比例”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属地化比例”指高校在学校所属地的招生的比例。例如,比起其他省区,北京的高校一般会给北京考生更多的录取名额。但是录取属地化比例过高意味着高校生源主要来自本省,也就会造成学生构成比例单一。

  高校作为学习知识和交流文化的场所,忽视生源地的多样性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失衡,也不利于交流和文化互补。因此2009年,教育部曾提出“部属高校比例一般不超过30%”。近些年的招生政策中也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但是从2018年各校的招生计划来看,仍有不少中央直属的一流高校偏爱属地学生。

  在中央部属的一流大学里,最喜欢招本地学生的大学是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郑州大学为省部共建,因此在此不纳入讨论),其属地化比例分别为50.45%和49.7%,这意味着在这些学校的本届学生里,几乎超过半数的都是广东学生。

  紧随其后的青睐本地学生的一流大学是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

  确实也在不少一流学校在控制自己的属地招生,以平衡生源的比例。以北京的大学为例,除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属地化比例达到了21%以外,其余的一流大学都把属地化比例控制在在了10%以内。

  可见北京没有成为一流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地区,又在控制属地化比例方面做出了表率,但因其一流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优质,尤其是拥有清华北大两所具有象征意义的顶尖高校的资源倾斜,北京考生依然是各省考生“羡嫉恨”的对象。

  例如,清华大学在北京的录取比例是4.6984%,而贵州的录取比例仅为0.0145%,北京地区学生被清华录取的几率是贵州学生的323倍。如果说顶尖高校在北京地区的录取是“百里挑一”,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录取则几乎是“万里挑一”了。(谷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