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市政府印发《济南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围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济南全年重点实施18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其中有多项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棚改旧改(征收拆迁):

  安排新开工省级棚改安置房41167套,市级19019套,征收拆迁1350万平方米,整治改造老旧小区749万平方米以上,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1。创新建设模式。研究建立安置房管理平台,实行安置房源全市范围统筹使用。

  2。改革住房制度。研究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探索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化补贴保障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群体发放住房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3。稳定市场预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抓好征收拆迁。发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信息系统作用,落实好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稳步做好征收拆迁工作,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抓好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片区、文博西片区、华山北片区等14个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旧城区改建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项目。

  拆违拆临建绿透绿:

  1。加大拆违力度。坚持台账管理、有奖举报、追责问效、联合惩戒等多措并举,全年计划拆除违法建设3329万平方米,同时严防新的违法建造行为。对历史遗留、公益性质、基本符合规划要求等情况,采取市区联动、民主协商方式予以分类处置。

  2。抓好垃圾清运。坚持即拆即清,提高垃圾处置能力,研究制定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3。提高绿化水平。实行拆违拆临与建绿透绿高效衔接,计划建绿透绿5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绿化36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46万平方米,实施“裸土复绿”50万平方米,完成新增造林5万亩。

  城市更新主要措施:

  1。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施“中疏”战略,增加二环路以内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降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

  2。抓好历史传承。提升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保护历史风貌区,完成商埠区和芙蓉街、将军庙等地区实施性城市设计,编制历史建筑保护图则。

  3。狠抓环境整治。继续实施“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加大城中村、城市出入口、路口通道等整治力度,扎实开展背街小巷、占道经营等专项治理和杆线整治,集中清理各种积存垃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创建工作制度化建设,支持县、村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村镇。

  4。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天然气高压外环管网、次高压管网和调峰储气库建设,提高集中供热和分布式供热水平。编制水资源中长期规划,完善城市新区供水设施,在具备条件的新建小区试点优质地下水直饮工程,改造提升农村供水设施。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施智慧便民服务应用“一点通”工程,扩大重点区域免费WIFI开放范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和改造一批便民菜市场、生鲜连锁超市和放心早餐直营连锁店,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健全防洪防汛、防震、消防等城市安全和应急设施,统筹利用地下空间。

  治霾主要措施:

  1。防治工业污染。继续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巩固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工作成效,全面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措施。

  2。优化能源结构。编制实施清洁取暖热源规划、天然气热电联产规划和加氢站布局规划,稳步推进外部能源调入,加快济南热电生物质热电联产、长清区双尖山风电、章丘区九顶山风电一期、平阴县琦泉煤改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

  3。加强扬尘治理。严格落实“6个100%”防治标准,继续实施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诚信“红黑榜”制度,推广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精细化,提高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

  4。防治机动车污染。制定老旧柴油车报废更新资金补贴方案,淘汰报废老旧高排放柴油车,加大机动车尾气查验力度。

  5。健全应急机制。完善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方案,健全企业“蓝绿名单”制度,保障落实防治措施到位、污染治理效果好、施工过程文明规范的企业和项目正常生产建设,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6。推动全民参与。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健全24小时巡查机制,深入开展“啄木鸟行动”。建立空气质量微观监测站2000个,严格整治露天烧烤行为。深入推进区域环境联合治理和联防联控。

  治堵主要措施:

  1。完善路网结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北园大街快速路西延等工程建设,再打通27条丁字路和瓶颈路,加大人行过街设施提升改造力度。规划建设慢生活街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严格规范停车秩序。

  2。发展公共交通。开通工业北路、二环西路、二环东路燕山立交至二环南路鲁能领秀城段3条BRT线路,新开通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10条。实施公交管理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加快实施现代无轨电车示范项目。完成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推动长途汽车总站部分班次外迁。

  3。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大数据应用水平,大力发展“智慧信号灯”等智慧管理模式。继续推进交通微循环和重要路口改造,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时序,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