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青岛8月7日讯(记者 张磊)根据青岛市人才市场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2017年,全市在青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青岛生源毕业生人数约3.8万人,全年预计接收毕业生7万人以上。截止6月底,全市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58764人(博士184人,硕士5718人,本科25869人,专科26993人),与去年(53540人)同期相比增长9.76%,完成全年接收人数的83.95%,在青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就业率为89.4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今年上半年,从单位性质看,接收毕业生最多的前三类单位分别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441人、5822人、2281人,占接收总人数的97.92%。

  从生源地来看,接收外地生源毕业生46722人,占接收总人数近八成,同比增长9.23%。

  从就业区域看,青西新区已成为青岛吸纳毕业生就业主要阵地。吸纳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前三位区市分别为黄岛区、市南区、市北区,接收人数分别为22200人、11231人、7603人,占接收总人数的69.83%,仅黄岛区接收毕业生人数占总人数37.78%。黄岛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航运物流、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正围绕着供给侧需求,在产能升级的过程中不断蜕变,焕发勃勃生机,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学历层次来看,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在青就业人数5902人,占总人数10.04%,同比增长22.75%。从行业分布看,接收毕业生最多的前六个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建筑业,接收人数占总人数的74.09%。以青岛龙头企业海尔、海信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居首位,接收人数占总人数的18.63%。

  从企业需求情况看,新业态经济带动互联网相关行业需求增长近两成。近八成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新兴经济业态领域。以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刷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此带动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关企业的需求的大幅度增长,需求人数列居第一位,同比增长19.05%。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传统行业需求人数略有下降,其中建筑业同比下降1.27%,金融业下降0.8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9.77%。

  但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根据在20所在青高校开展的《2017大学生求职指南》调查情况看,在4000名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高达11.3%,“慢就业”现象已成为大学就业现象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毕业生在毕业前缺乏职业规划定位,造成求职就业方向不清、目标不明;二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又不想委屈自己找一份不喜欢的工作,选择“慢就业”来逃避现实的竞争;三是部分学生家长对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较优越,毕业生没有生活压力,家长不希望孩子选择条件较为艰苦的岗位,也不催促孩子找工作,这也是造成目前出现“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之一。

  同时,应届毕业生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据青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学校今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占到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50%左右,虽然最后仅20%的毕业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毕业当年考研失利,准备“二战”的毕业生比例仍然较高,占比约10%。中国海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学校纯理科专业就业率主要依靠考研拉动,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将势必造成2至3年后毕业生总量的再次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