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济阳县,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村庄,不熟悉该村的外地人,十有八九只要走进这个村子,必定迷路转向,分不清东西南北,哪怕问村里的村民,你仍然会迷路。就连嫁进该村的外来媳妇,在村里生活多年,仍常常辨不清东西南北。人们形象地称这个小村庄为“斜庄”。

  更奇特的是,由于朝向,在晴天出太阳的日子,村民们的房子四面早晚都能享受到阳光的照射,所以村庄取名“朝阳村”。

  上午9点40左右的时候,太阳照射的物体的影子与村子内的房屋大门的角度犹如正常情况下上午11点左右太阳照射物体的影子与正南正北的房屋大门的角度。

  整个村落建筑往东南偏约45度

  “斜庄”坐落在济阳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与黄河仅一堤之隔。该村房舍多是典型的农村四合院格局,红砖红瓦、黑漆大门,在村子里看,与周边其他村庄并无太大差别。但站在黄河大坝,可发现该村庄与周边村庄相比显得歪斜,不像北方的大多数村庄和城市的建筑坐北朝南,而是所有的房子都朝向了东南方向,整个村落也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据该村的村民介绍,村里的建筑都是往东南方向偏约45度。村子不算大,但小巷却不少,外地人进村根本无法辨识方向,若无人指引,很难走出村子,因此,当地人形容该村为“进来容易,出去难”。该村民说,村子里常常有外来叫卖的商贩迷路,在村里转半天也转不出去,让村民引路才走出这个“迷宫”一样的村子。

  村里一位八旬的老人也讲了一件趣事,在1977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朝阳村放电影,周围村的几百号村民都早早地带着马扎前来观看,可当看完电影回家时,外村人转来转去却总也出不了村,没有人能分清东南西北,直到深夜近12点,敲开一户村民的大门,由其高举汽油灯引路,这才出了村。从那以后,消息传遍了济阳县城,这个有些斜的庄很快便成了“邪庄”。

  嫁来多年的媳妇仍分不清方向

  “斜庄”不仅让外人进来掉向,就连嫁进本村四五十年的媳妇也常常找不到北,时间久了,也只能靠习惯在村子里生活。“老媳妇”常常掉向,嫁进来没几年的“新媳妇”更是迷糊。有出来办事进错家门的,有出来找家人把自己走丢的,还有因方向辨错跑去给别家割麦子的……这样的走错道的事件每天都发生在“斜庄”媳妇们的身上。

  迷路这事在“斜庄”村民看来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再说起38年前的邻村人看电影集体迷路一事,不少媳妇们也不再觉得邪乎。“俺在村里这么多年,在自家还常常分不清东西南北,何况外村人呢。”

  据说,村子的“邪门”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早前村子里遭遇过战火,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上个世纪初,军阀混战的年代,两支军队在济阳县附近对峙,当时,一支军队的粮食补给就存放在“斜庄”,另外一支军队得知后,企图用大炮炸毁村子,结果几百枚大炮全打到了黄河滩里,目标全都偏了方向。对于种种传说,外边人百般不解,但“斜庄”村民,却处之泰然。

  防风、日照均匀还能防盗

  “斜庄”不是村子的原名,因该村的四合院四面朝阳,“五杨庄”、“朝阳村”才是其正名。村子最早叫“五杨庄”,源于村西头的5棵大杨树,后来因斜怪现象被外人叫做“斜庄”,村人不满此称谓,于是又取庭院四面朝阳之意,称为“朝阳村”。

  由于村落宅院房屋方向的错位,在直观上,阳光日影自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其他村相比,这里早上早迎太阳,下午则免遭日晒。早上一出太阳,西屋就能照进阳光了,临近中午,阳光正好照进北屋,下午两点左右阳光照到东屋,而到了傍晚太阳偏西的时候又能直射南屋,一天中每个房间都能充分享受阳光。“斜”就这样给村子带来了其他村享受不到的福音。

  斜着建房还能避风。中国地处中纬度与低纬度,冬天寒流,经常刮西北风和北风,夏天则易受来自西伯利亚和南海台风的影响,但斜着建房却很好地缓解了风力伤害。据村里人称,“斜庄”也给村里加了一道安全屏障,多年来偷盗之事很少发生。

  早在37年前,村里想将“斜庄”坐正,于是便在村西头建起了新地基,均按照正南正北的方向盖房子,但房子盖起来以后,全村人都看着别扭。斜的成了正的,正南正北的则成了斜的。日照不如斜房子充足,房子主人心里也不舒服,觉得憋屈。后来村里决定取消规划,还是“斜”着建房。

  “斜”至今是谜,说法不一

  据了解,这是一个移民形成的村庄。元末明初,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乱,从明洪武初年到永乐14年,这近50年中发生大的战乱就有4次,百姓生灵涂炭,这严重影响了明朝的统治。为此,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量移民就是其中重要一项。而移民主要是山西河北的百姓。济阳很多村子的先祖则是从河北枣强县迁移而来的。

  明洪武三十三年(公元1400年),“斜庄”的始祖温林带着家人从直隶冀州(也就是今天河北和山西的一部分)迁移到此。据《温氏宗谱》记载,从温林迁居后的第1世到11世,将近有16人有过官职。其中,有在河南商丘、山西做过知县的,也有太学士、贡生、训导和直隶总督。由于最早来到济阳县,温氏家族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便选择了沿河而居。又或许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向往与县衙门看齐,在房屋建筑方位的处理上,与古济水流向保持了平行。

  如今,站在“斜庄”最高地带往东看,就可以看到黄河。村子和黄河仅隔了一条大坝,现在的黄河,就是济水古道。因济水古道是西南东北流向,从而造成了村里所有宅院房屋朝向与自然方位的错位,整个村貌呈现斜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