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带动济南供排水领军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控预警,水质提升及安全保障等领域取得不俗成绩,而相继开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通过交流,不少专家学者对济南的成绩纷纷点赞。

  黄志彬表示,目前大陆很多城市用水污染加剧,水源到水厂到管网再到二次供水等系统,要从技术、管理等层面整体提升。通过多年交流,大陆同行在水质保障、信息公开尤其是用户服务方面不断改善。通过这次大会能够感觉到济南政府到水司对供水的高度重视,包括技术和服务都比较领先,而且能够及时吸收国内外新技术。谈到济南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黄志彬非常赞同,“济南这个方向是对的,台湾也应该像济南一样,建设一些‘地下水库’,有效利用水资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敏对济南饮用水保障方面的发展非常关注,山东省尤其是济南的行业发展成绩,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在政府重视程度、科技投入及硬件投入上都非常大,技术领先全国同行。他认为,传统水系发展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现状,济南成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把暴雨内涝转化为水资源利用,还是很有意义的。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表示,山东尤其是济南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交叉复杂,多种水源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破解水处理难题,行业内专家都想到济南来看看,这种互相交流也更能促进全省尤其济南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生态驱动筑安全屏障增色现代泉城

  除了进行学术交流,会议还精心设计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示范工程及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考察专线,向参会代表展示济南市市政供排水事业发展成果。“供排水事业的不断领先,是我市大力做好水文章,贯彻‘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部署,保障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市域内河湖纵横、泉水众多,具有“山、泉、湖、河、城”融于一体的特色。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实践“治污、治脏、治河、治洪、治水、治景”六位一体城区水生态治理战略,系统实施泉水保护、河道整治、雨污水治理、中水回用利用与地表水转换地下水系统工程,统筹优化供水布局与推进供水设施建设,城市排洪、滞洪、滞水与治污、净水、供水能力大幅提高,成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并入选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实现促渗保泉、洪涝控制、资源回用、污染控制,生态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自试点建设5个多月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内河水系建设项目、城区水系建设项目、园林绿地建设项目、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建筑小区建设项目及能力建设系统项目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在城区水系建设方面,市市政公用局大力推进大明湖兴隆片区渗漏区恢复工程、大明湖及护城河水质保护工程、趵突泉泉水先观后用工程等17项(42子项),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能力,改善河道水质,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截至目前,已有2个项目完成建设,在建项目达10个,完成总投资的44.2%。

  作为济南水质安全保障技术与管理的前沿主阵地,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泰山学者”、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凝聚平台,先后承担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主题”项目等50余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研究任务,构筑全国领先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引领行业风向。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该监测中心承担城市水系统监管预警业务化平台研究及示范项目建设,将打造城市水系供水、排水全程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