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2月24日讯 就在年初,为了体现历史文化传承,临沂苍山县恢复旧称兰陵。本报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一些散落乡间的民间古宅院正日趋破败。在兰陵镇沈坊前村,一座近300年历史的乾嘉风格古建——沈家大院已成危房,无人照看。该大院原本是三进九院,房屋162间,现存部分仅有西跨院的二进院,建筑面积已不足原来的九分之一。
2014年1月,临沂市兰陵县政府正式揭牌,苍山县更名兰陵县,这是近四年来我国首个更名的城市。当地政府解释,兰陵县改名,不单纯是名字的改变,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延伸。兰陵改名后一个月,记者赶赴兰陵,发现在兰陵镇街道旁,出现了整齐的“徽派”仿古式建筑。此时,一些散落乡间的古建筑也日益引发关注。当地民间文化研究人士呼吁,兰陵县原汁原味的文化传承——比如沈家大院,应得到更好的保护。
大学生发帖,呼吁保护古院落
闫程辉是临沂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学生,2013年曾到兰陵调研,负责制作兰陵古城及主要历史文化遗址复原平面图。在调研中,一座破旧的院落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兰陵镇沈坊前村,有一座隶属兰陵文化范畴、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传统民间古宅院——沈家大院。”2013年6月,闫程辉调研结束后,在网上发帖公布自己的调研报告,呼吁对其进行保护。
闫程辉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可以断定,沈家大院是沈家祖辈所建,始建时间可推断至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500年,而现存建筑多为乾嘉时期风格,以此推算该大院约有300年历史。
兰陵镇文化站原站长黄明福是这座大院最早的“发现者”。她说,这座大院原本是一进三院,三进九院的古式建筑大宅院,曾有房屋162间,皆青砖铺就、瓦房垒成,并且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据当地百姓传闻,院外巡夜打更的更道就有3米宽。更道外为高大的外墙,四角各有一座碉楼,南门外还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壕沟,可见其规模宏大。
青砖门楼,典型明清民居格式
从兰陵镇政府出发,向东偏北方向驱车5公里,便到了沈坊前村。沈坊前村,也因地处沈家大院南而得名。在兰陵镇,沈坊前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加之远离干道,在兰陵县甚至兰陵镇没有什么名气。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会存下一座300年甚至可追溯到500年历史的古建筑。
在村委会门前停车,绕过一条小胡同,一座古朴的青砖门楼展现眼前,这座门楼是沈家大院仅存二进院的过道门。黄明福介绍,这座门楼具备典型的明清传统民居格式,门檐呈拱形,如鸟展开的羽翅,山头飞檐饰有“祥云”青瓦,两边伸出的山墙眉面饰有“莲花寿”字合体的图案。门两侧枕石和石鼓完整无损,由于历史久远,抚摸显得光滑明亮。
推门而进,砖木结构的正房映入眼帘,两侧为东西厢房。正房设有走廊,全是木质顶柱。黄明福介绍,该建筑以砖木构架,屋梁采用双层梁扣榫。整体造型典雅古朴,青砖砌筑,屋脊平缓,饰檐美观大方。
黄明福介绍,现存的沈家大院只是西跨院的二进院,以及一段壕沟和碉楼,建筑面积不足原来的九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