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烟大海底隧道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顾名思义烟大海底隧道就是从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这条隧道设计全长123公里,建成之后将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是这一纪录保持者的日本青函海底隧道长度的两倍还多。烟大海底隧道最终确定的方案是建全封闭的铁路海底隧道,计划通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通车后半个小时就可跨过渤海海峡。那么烟大海底隧道的开通会给大连、辽宁乃至环渤海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对大连的影响
虽然大连海运、空运十分便利,但由于向南的陆路被渤海所割断,导致大连成为了陆路交通的死角,限制了与华东的陆路运输。烟大海底隧道建成后,大连至烟台的陆路交通可缩短1200公里,沈阳到上海的陆路交通可以缩短400公里,东北与华东的客货交流将再增加一个通道。大连位于这个新通道的中心位置,不再是陆路的端点,无疑将大大提升大连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
烟大海底隧道在建设期间将拉动大连市的经济增长,作为一项耗资巨大的基建工程,烟大海底隧道的建设会产生资金、技术、人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大连作为隧道的一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提供这些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天然地理优势。经济理论上,投资支出还具有乘数效用,烟大海底隧道的建设必将带动大连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增长,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都会在短期内促进大连市的经济增长。
除了短期的收益,烟大海底隧道还会给大连带来长远的效益。大连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美妙的自然风光,也有多彩的人文景观,海底隧道将使大连成为环渤海区域新的旅游枢纽。依靠海底隧道的优势,大连可将各种旅游促销活动扩展到华东地区,吸引华东地区的客源,这将促进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而烟大海底隧道本身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在世界各国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都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烟大海底隧道蜿蜒海底的123公里,必将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烟大海底隧道的开通还将改善大连旅顺口区的形象和地位,旅顺口区的交通将更加便利,物流更加通畅,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进而带来土地升值和人气上升。旅顺口区的临港产业、物流业、旅游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有助于推动旅顺口区的开发,旅顺口区的知名度将再上新台阶,并可能成为大连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对辽宁的影响
尽管与京津冀地区接壤,但辽宁与这些地区的交流远远逊色于吉林、黑龙江和内蒙东部,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入关内的通道不畅通。辽宁工业产品如果要向关内流动,狭窄的辽西走廊是使其必经之地。虽然沿渤海北岸布有京沈线、京锦线、京通线和哈大线,但铁路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山海关。山海关是辽西走廊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唯一陆上铁路通道,通过能力十分有限,巨大的交通需求导致辽西走廊运输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烟大海底隧道的开通,可以大大减轻辽西走廊的交通压力,增强辽宁与京津冀地区的交流与联系。
辽宁和山东间的海上距离为159.8公里,两地的运输主要以轮渡为主,但轮渡易受到大风、浓雾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如果绕行渤海湾,铁路历程有1801公里。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经济发展较快,两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交通运输能力已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烟大海底隧道的修通不仅可以改善两地交通状况,更将改观该区域的经济地理的现状,随着烟大海底隧道的开通,辽东半岛经济圈将向南延长至山东半岛经济圈,短时间内将激活辽宁与山东的交流与联系,人流、物流的运营组织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一方面。辽宁与山东等地区的人才、学术交流将更加广泛,由于交通的更加便利,辽宁可能吸引更多的山东高校学生和科研人员到辽宁工作,加速人才流动,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辽宁与山东之间的旅游交通会因此更加便捷,旅游观光会更趋活跃,大连和烟台可能出现旅游项目的合作,实现旅游一体化。
另一方面,烟大海底隧道大大节约两地间的产品运输成本和时间,可使得辽宁与山东两地的产品的选择、采购范围扩大,辽宁拥有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的优势,重工、化肥等物资可利用烟大海底隧道更方便的输出到山东。而山东是农业大省,产品资源丰富,如烟台盛产苹果、葡萄、草莓,享有“果品之乡”的美誉,山东农产品的北上将面临一条更加快捷的通道。总之,依托烟大海底隧道,辽宁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环渤海经济圈,有利于辽宁分享环渤海区域发展的“红利”,进而提高自己综合实力、竞争力和知名度。
三、对环渤海地区的影响
与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并不理想。从地理条件上讲,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以两个三角洲为基础,通过陆路相连,交通方便。而环渤海经济圈环绕渤海湾,且被渤海海峡的所阻隔,形成一个“C”字形状,经济区域松散的分布四周,地理跨度太大。目前北京与周边的天津、石家庄、秦皇岛等联系密切,形成了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分布依托自己的中心城市形成了山东半岛经济圈和辽东半岛经济圈。而京津冀与山东、辽宁之间,山东和辽宁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都不够,环渤海地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经济圈,首先需要破解交通体系的瓶颈问题。
另外,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内部产业结构存在互补性,它们都找到了各自的发展道路和合作模式。由于交通局限和市场分割,环渤海经济圈的各个地区市场互补性不足,各地都独立发展了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很多地区产业结构自成体系。例如环渤海区域大部分城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行业,产业结构的雷同导致了环渤海经济圈内部的竞争与摩擦较多。烟大海底隧道可使得环渤海地区的“C”形交通线变为“O”形交通线,第一次形成了环渤海地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闭合环状通道,它将改善沿线地区的市场环境和供需状况,产品的运输与储运的时间将会缩短,产品流通和信息交换将会加快,市场空间会被放大,必将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向着更均衡更协调的方向发展。
如果将环渤海经济圈纳入更广阔的地理区域,烟大海底隧道的意义更大,它开辟了俄罗斯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南下陆路通道,并向南连接了新亚欧大陆桥。同时,烟大海底隧道还衔接了起始于烟台的中韩铁路轮渡,使得环渤海经济圈与韩国的西海岸、日本的西南岸相连。这样烟大海底隧道实际上使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了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韩国和日本的区域中心,贸易枢纽地位将逐渐突出。环渤海经济圈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与俄罗斯在石油、矿产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与日本和韩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合作,形成新一轮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这无疑有利于环渤海区域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高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