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正文

环球时报:银行“暴利”论有失偏颇

A-A+2014年1月2日11:13环球时报评论

  王衍行

  近来,有关银行“暴利”的争论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夸张地认为即使行长宝座缺位,银行也照赚不误。笔者以为,这种结论是以偏概全。银行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风险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行业,其兴衰关乎国家乃至社会民众的命脉,任何片面否认银行的观点都不尽可取。

  毋庸讳言,中国银行业资产及利润已十分庞大。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额已达133万亿元,当年实现利润1.5万亿元。但银行业利润具有周期性特点,并非永续不竭。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复杂内外经济环境——利率市场化、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等——将对整个行业利润乃至个别中小银行的生存提出严重挑战。

  日前,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展示了中央的胆识、决心、信心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揭示了政府性债务的风险。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把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债务加总,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15%,这表明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去杠杆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银行业使命艰巨、责无旁贷。

  从风险角度看,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是国家的砥柱中流,一家银行出现问题可能会很快波及其他银行,最后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危机的社会后果和金融系统重要性的角度看,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银行守住不良贷款和资本损失的底线。

  近几年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过快增长直接导致了银行净收入的迅猛增长。2008年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为30.3万亿元,到2012年年底时,这一数字已达62.99万亿元。若仅从表面看,银行业确实从规模扩张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时利益,但实质上,贷款规模高速扩张也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留下许多风险隐患。其中令人担忧的问题有:各级政府债务不断攀升、企业债务增多,融资结构对于负债的依赖加强、债务风险逐步上升等等。中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全社会都应该围绕这一任务凝聚共识。

  金融和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将给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障碍。那些紧盯银行暴利的人们,也许已经忘记金融问题曾带来的冲击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国企大面积陷入困境,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剧增,银行脆弱的资产质量对金融体系甚至国家经济安全都造成影响。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整体稳健,但尚未高枕无忧,阶段性的高利润将难以持续,防范信用风险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必须把稳健强大的银行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从全局来看,任何片面否定银行利润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前银行业的实际状况,用辩证、历史的眼光看待银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性、长远性作用,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银行业的问题。▲(作者是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博导)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