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黄岛管道爆炸>正文

长江商报:青岛爆炸事故 反思必须彻底

A-A+2013年11月25日07:27长江商报评论

  长江商报消息 截至24日13时,22日发生在青岛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已造成52人遇难,仍有11人失踪。 

  救援仍在进行中,伤亡数字最终为多少,尚无法准确预知。在“柏油路就像纸片一样被撕碎”的现场描述中,在一张张极具冲击力的现场图片中,那原本庸常生活着的52条生命,也许连痛苦都没来得及感知,其命运就被突如其来的爆炸撕得粉碎。之于心有余悸的当地居民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这场爆炸更能让其感受到生命的渺小和不确定。只是需要追问的是,究竟是生命原本渺小,还是漠视风险的责任观将生命推至风险的前沿? 

  漏油发生距离爆炸7个小时,对于避免一场灾难而言,7个小时早已足够。但在油味到处飘的邻近街道,却未见任何应急性的处置和疏散工作,直至爆炸发生。事后,中石化称第一时间通知了消防和110,并通知了区政府;而市政府表示,在10点钟爆炸之后才知道漏油事故。这意味着漏油上报的各环节衔接存在问题,无论责任在哪一方,疏忽和麻痹,都可以坐实。这一环节的责任缺失,应是事故问责不可回避的关键之处。 

  在应急疏散缺失之外,必要的追问还在于,一场输油管道的爆炸为何能够轻易剥夺52条生命?输油管道存在易燃易爆危险,国际国内对于输油管道与居民区或人群密集点的距离,都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青岛爆炸事故发生后,不少人质疑管线是否与居民区靠得太近,而事故发生地区的多数黄岛区居民,甚至对于街道下埋着输油管道的事实毫不知情。在漏油持续7个多小时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这种不知情,民众自发的撤离是否可能? 

  青岛市政府称,输油管道与居民点符合安全距离,只是与市政管网交错之后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如果输油管道的铺设,确实符合安全标准,那意味着输油管道与市政管网的规划冲突,是爆炸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报道,输油管道建设在前,市政管网在后。市政管网的建设是伴随着城市扩展而拓展的,这就涉及到城市规划问题。在对事故原因的梳理中,很多人提到输油管道老化的问题——因为紧挨街区,输油管难以更换。对当地市民而言,风险可能时时刻刻埋藏在他们脚下。 

  有如那些在街上行走突然陷落的案例,我们会带着对风险社会的无助感,来谈论类似连奔逃都来不及的未知爆炸。对于这脚底下的未知风险,事发地市民当然不应该不知情,但这仅仅意味着政府告知义务的缺失,而非他们自身对于风险缺乏防范意识。风险社会下,人免于恐惧的自由,很大程度上要靠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政府的安全监控来实现,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说,要靠政府对一座城市的安全规划来实现。这种安全意识,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最高标准;而让人在未知风险的环绕中有安全的屏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救援现场有老人因暂住证过期无法领饭,这一行为曝光后很快被当地纠正。但如果事故救援本着人的视角,而非僵化的管理模式,这样的闹剧本不会发生。这进一步说明,青岛爆炸事故从酝酿到发生,企业生产和政府部门处置中人的视角的缺失,是最根本性的归因。对中石化和当地政府而言,要走出爆炸的阴影,反思必须彻底。 

  ■ 本报评论员熊志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