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正文

青年时报:诺奖得主不懂中国年轻人的伤与痛

A-A+2013年9月13日11:08青年时报评论

  □李记

  对菲尔普斯来说,解得了经济学难题,不见得能读懂中国年轻人心底的伤与痛

  11日,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继续举行。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推动创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而后者需要人才。“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从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嘴里,听到“年轻人做公务员是严重浪费”这样一句我们听了很多遍的话,相信很多人都是五味杂陈。前几天,我们还在揶揄苹果秋季发布会创新乏力,现在,菲尔普斯简单的几句话,戳中的是“争相涌入体制内”的很多年轻人心底的伤与痛。身家千万的年轻人,因为羡慕公务员“高人一等”的身份,尚且想借考公务员来改变以前办事时低声下气的窘状(见3月20日《黑龙江晨报》),对其他试图藉此改变命运的年轻人而言,过多的指摘显然“太装”。因为常识而言,面对“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描述公务员群体的关键词支撑的现实存在,又有多少人不怦然心动?

  所以对菲尔普斯来说,解得了经济学难题,不见得能读懂中国年轻人心底的伤与痛。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年轻人更多推动创新的角度看,菲尔普斯给出的提醒和表达的忧虑,其实仍是那个老问题。也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聪明、最上进的那批年轻人,相当多数都将自己激情与青春,耗费在年复一年的“考碗”中,显然是从创造力、创新力以及教育成本、人才流向等多层面的严重浪费。具体表现就是,每年的国考动辄考生有百万之巨,却有着远低于发达国家仅为25%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流水线代工厂,却没有辐射世界的硅谷;我们有着让人叹为观止、无所不能模仿的山寨文化,却至今没有一个能够用创造力征服世界的一流品牌……

  三十年前,下海拼搏是大潮流,三十年后,回归体制是大趋势。面对诺奖得主不懂、不解,而又满怀真诚与忧虑的提醒,舆论可以发出“年轻人,不一定到体制内去”的善意规劝,最为关键的无疑还是更多创造条件,打造激发年轻人重拾在体制外打拼和创造的大环境。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