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正文

新京报:反对“奢靡节庆” 回归节日之本

A-A+2013年9月11日09:25新京报评论

  ■ 社论

  送礼异化节日背后,其实是人和人关系的异化,是某些官员手中权力的异化。要拿出务实行动,给公权戴上紧箍咒,遏止“公款送礼”等腐败,给净化民风提供标杆。

  双节即将接踵而至,送礼似乎热度不减。新京报对118位北京居民走访发现,超过7成受访者会送礼,有的礼金超过5000元。节日送礼让很多人不堪重负,但似乎又难以摆脱。

  前几天,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天津调研,谈到节日送礼的奢靡之风问题,强调要“刹住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调研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举的一个例子,让人颇有感触。他说去年在北京开会,正赶上中秋节的前一天,是送礼高峰,他当时从东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个半小时。他坐在车里面就想到了一句话:“我们节日的内涵被偷换了”。

  节日送礼,送到交通大拥堵,也算是一件奇闻。推而广之,婚丧嫁娶、升学毕业、节日庆典,名目之多,礼物之重,送礼让人不堪重负,早已是普通百姓的感同身受。

  送礼潮汹涌袭来,无疑是对节日和人文内涵的侵蚀。民俗学家邓迪斯曾说: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是这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时间才有意义。节日承载的意义,原本在于情感联络、价值共享,是文化认同的符码。可“攀比式送礼”,成了节日“重头戏”,却在冲淡节日的本义。

  送礼俨然逾越了礼节范畴,成了例行事务,而非风俗沿袭。它重分量、讲排场、比阔气,已演变成奢靡歪风的掠影。跟风式地送大礼,看似能体现诚意,却未必能折现为“情感分量的增重”。当民众情感表达陷入“送礼依赖”,这也是对感情的物化。它非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助长攀比、挥霍风气,与勤俭美德背道而驰。

  节日被异化的背后,其实是人和人关系的异化,更是一些官员手中权力的异化。不少公职人员假节日之机公款送礼,润滑关系、打通人脉,为寻租铺路,它本质上是种腐败。陕西“表哥”杨达才受审,就说其500多万元的来源不明财产,是“过年过节下属或者同学送礼”,节日送礼暗藏的腐败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歪风盛行之下,必会毒化社会风气。正如王岐山所言,“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民风和党风政风彼此影响、推波助澜,但党风政风显然更具“示范”作用。

  官员送礼,所费甚至有公款,所图也未必都是正当利益。前不久,媒体曝光,在正风肃纪的背景下,有些“天价月饼”摇身一变成“百宝盒”,以迎合公款送礼的需求。如果党员、官员都热衷礼尚往来,只会带动民风不正,加剧社会上的人情风、攀比风。

  王岐山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全社会共同努力,做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其中的关键,还是拿出务实行动,给公权戴上紧箍咒,遏止“公款送礼”等腐败,给净化民风提供标杆。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