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开工建设。在这里,还将复建老火车站站房和行包房,重现白墙红顶德式建筑。
济南老火车站,指原来的津浦铁路济南站,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被誉为“远东第一站”。就是这样一座世界性的地标,却于1992年被拆掉。
据说,围绕老火车站的去留,当时曾有激烈争论,而主政者一句“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强压过了众多专家声音。在接下来的拆除工程中,由于建筑坚固,原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
老火车站拆掉后,引来许多伤心故事:设计者德国人菲舍尔的儿子看到父亲的作品已经不在,誓言再也不到济南;著名演员于洋出差到济南,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说:“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当同行人告诉他老车站已拆掉时,于老坐在车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如今,多年已过去,遗憾和悲愤或已渐渐抹平,又传出老火车站要重建的消息。这或许让许多人振奋,但能否重建出当年的风采,首先令人怀疑。更重要的是,如今的重建与当年的拆除,是不是都是主政者一句话的事?
济南老火车站的拆除与重建,其实都有时代的印记。20年前,文物与古建保护的意识阙如,彼时各地拆掉的,又何止一座老火车站?现今,“申遗”已然成为时尚,各地都开始意识到,原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此不惜大兴土木无中生有,营造出众多假古董。
从这样的时代变迁中,对于济南老火车站的重建,便生出一分担忧:这是在承认当时拆除的决策失误,进而做出更正与弥补,还是只不过又赶时髦有了新的爱好?当年的拆除罔顾民意,如今的重建,有没有进行过民意的征询?
重建的前提,正是要承认此前的错误与罪过。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说拆就拆,说建就建”的荒诞轮回。
本报评论员 王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