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知名乳业品牌恒天然的奶粉出了超标肉毒杆菌,于5日宣布将在48小时内召回在中国市场上的30多吨问题产品。尽管恒天然方面是主动披露问题并致歉的,但这件事还是会对其在中国的品牌形象造成沉重打击,也会牵连其他“洋奶粉”,大大削弱中国消费者对它们的信任。
中国消费者一时无法判断,这仅仅是恒天然一贯严守质量中的“偶然事件”,还是这只是它各种问题中被中国人“偶然知道”的那一个。恒天然今年3月就发现了肉毒杆菌污染的问题,但对外通报拖了4个多月。这个信息“很强大”,它同恒天然这一质量问题是其主动披露,而非被媒体揭出来这个信息将相互PK,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它的进一步态度。
“洋奶粉”对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获得品牌建设的压倒性优势,它不能说与进口奶粉的实际质量和品牌文化无关,但这个优势显然远远大于两类奶粉质量的实际平均差距,其中堆积了不少泡沫,进口奶粉的品牌优势会因一些具体事件而回落,这将注定发生。
恒天然在事发后“主动坦白”并召回问题奶粉,做了它在当前困境下应当做的。这一“良好态度”会有助于缓和中国消费者的情绪,但它只是新衣服烧出洞打上的补丁,无论如何做不到让那件衣服完好如初。
威信扫地的中国乳业品牌们大概要发感慨了:看,谁不出问题。它们会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乳业品牌的机会又要来了。
然而如果中国乳业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有所缓解,它们的品牌建设环境不得到改善,它们未必能在下一轮与“洋奶粉”的竞争中证明自己,它们仍有可能成为一群因“窝里斗”最终声名狼藉的集体输家。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没有义务对国产奶粉给予特殊青睐和保护,当然舆论也会最终认识到一味冷落国产奶粉、追捧国外奶粉将导致市场的失衡,损害中国人自身的利益,但国产和进口奶粉的竞争最终是它们之间质量的较量,国产奶粉不要指望爱国主义会跑过来向它们雪中送炭。
国产货和进口货的绝对界线对很多产品来说都被打破了,奶粉作为最大众的产品,却形成了迄今为止品牌上几乎最深刻的鸿沟,这的确不正常。中国社会其实积蓄了打通这一界线的大量市场资源和人文资源,现在需要的是国产乳业品牌拿出令市场尊敬的行动,与消费者的大需求合流。
中国乳品市场需要有理性、求实的社会消费情绪不断加以塑造,需要进口产品同国产货之间与它们质量、价格相对应的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恒天然不应在中国市场上被“一棍子打死”,相信这家新西兰企业也不会那样轻易地倒下。它的恢复及同中国乳品业的竞争值得中国消费者欢迎,最后这句话反过来对中国出过问题的乳业品牌说,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