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正文

环球时报:中国经济一帆风顺难 崩溃更难

A-A+2013年8月6日11:05环球时报评论

  对中国经济表示担心和忧虑的声音现在多了。这也难怪,中国最抢眼的经济数据如GDP和进出口的增速等都在放缓,几年前GDP两位数增长时“热火朝天”、到处是项目、也“很容易挣钱”的情形在离我们而去。西方舆论中“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尤其突出,其中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宣称,中国模式即将“一头撞到像长城那样厚的墙上”。

  也有人从相反的角度说:7.6%的GDP增幅小吗?如果有这样增速的中国经济都算陷入了危机,那其他国家的经济该怎么叫?

  对中国经济这两种截然不同态度中间的认识,大概更切合实际。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经济面临调结构的重重困难,国内外的负面因素凑到了一起,我们无法快刀斩乱麻地解决它们。但是,我们的确可以问:这样的困局很特别吗?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们又有几个年头一帆风顺过?

  从物资匮乏到严重通货膨胀,从国企大面积亏损到下岗职工再就业之难,从缺煤缺电到煤电滞销,此外GDP增速低了着急,增速高了也着急,中国经济哪一年不让人捏一把汗?有互联网后,舆论哪一天不叫苦连天?

  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真的开始了调整,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轻易不再推行大规模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央银行不再大幅度增发货币。中国可以用代价换取延续过去的高增长,但下决心迈向了调整。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并非中国经济的溃不成军,而是把握战略主动的缓进和稳进。中国在更新调控经济、促进增长的手段。

  舆论中谈论的大多数具体经济问题都是真实的,我们想强调的是,面对“这么多”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常态。对国家处理这些问题的新尝试我们期待了很久,但它真的到来时,我们又不太习惯。增速放缓总有阵痛,一些人会因此产生“不祥之感”,还有人会热衷强化这种感受,预言这是中国经济“崩溃”的开始。

  如果中国经济必须永远保持同样的增速,高点低点社会都会不安甚至惊恐,那这个国家就缺少了基本的弹性,无法经受任何风雨,实施不了大的改革。中国切不可变得那样神经质,我们需要保持一些改革初期的锐气和坦然。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增长动力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实事求是说,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难,但让这个总需求旺盛的国家真的在经济上“硬着陆”,就得让中国老百姓放弃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停止城镇化,停止对更优质教育、医疗以及生态优化的投入,让基础设施的建设冻结,这显然是更不可能的事。

  中国经济的真正动力就存在于民间,全球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同发达国家生活水准上的差别,谁也阻挡不了民生的改善在中国持续发生。这就是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改革开放35年了,调整不可避免,但人们的愿望和大趋势都调整不了,中国经济终将一路前行。

  我们不否认中国经济的任何问题,我们主张的是在认真解决具体问题时保持达观的总态度。我们不知道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崩溃”是否有特殊含义,如果他们是在按照它的通常词义描述可预见未来内的中国,那么我们想说,他们的水准和用心至少有一样值得严重怀疑。

  不得不说中国人对国家经济总体上是有信心的,这同人们的具体焦虑总是相互作用。中国人的信心是几十年改革开放反复锤炼出来的,不断受到新困难和新问题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信心和警钟长鸣的双重重要。2013年大概不会是中国人信心资源消耗大于增补的一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